理学 >>>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发育生物学相关记录707条 . 查询时间(2.509 秒)
男,江苏泗阳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二等功和青岛市劳模,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副所长。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日本鹿儿岛大学JSPS Fellow和英国Essex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院长、教育部生物科...
最新发布的2018年度JCR数据显示,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JGG) 的影响因子4.650,在174种遗传学领域的SCI期刊中排名第31位,位于Q1区。 JGG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的英文刊。自2008年被SCI-E收录以来,期刊JCR影响因子逐年上升,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高。JGG始终坚持以质...
株高和分蘖是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的核心要素。分蘖数直接影响有效穗数,因此对水稻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株高能够直接影响作物的耐肥性和抗倒伏性,矮化育种推动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发生。水稻的株高与分蘖通常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株高高的水稻一般分蘖较少,而株高矮的水稻一般分蘖较多。赤霉素是影响水稻株高的主要激素之一。生产实践中,对水稻秧苗喷施适宜浓度的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可以使秧苗矮化,促进分蘖的增加...
记者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获悉,刘澎涛教授团队与来自英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利用胚胎最初期的细胞,首次成功获得猪的扩大潜能干细胞(EPSCs)。他们也成功建立人的EPSCs。这些新型干细胞可发育成任何类型的细胞,为研究人类发育和再生医学提供了巨大潜力。
据此间媒体披露,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组基因,它们能够将小鼠皮肤细胞转化为构成早期胚胎的全部三种细胞类型:胚胎细胞、胎盘细胞和胚外组织(如脐带)细胞。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是利用皮肤细胞来创造一个完整的胚胎。研究小组带头人、希伯来发育生物学和癌症研究系尤希·布甘尼姆博士解释说,他们实际所做的是将皮肤细胞转化为三种可以形成胚胎的干细胞。未来将可能组合这些细胞形成三维结构,并将其植入代孕母体...
刘昭廷,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7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胚胎早期发育和干细胞生殖分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和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s和J BIOL CHEM杂志发表SCI论文各1篇,合作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601208),经费20万元,
肖姗,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RNA代谢与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研究,近五年以以第一/共第一/共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4篇IF>10, 1篇IF>5。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2项,校级基金项目1项。
夏来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从事RNA代谢与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研究,系统研究了微环境信号控制生殖干细胞自我维持和分化的机制。发现了控制生殖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内源响应梯度,并首次建立了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双稳态模型。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于Cell、Current Biology、PNAS和Developmental Cell。
赵小阳教授针对干细胞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干细胞的获得与维持、功能细胞的获得、动物模型验证、人类细胞验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5年来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以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在Nature,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及JBC上发表论文12篇,申报专利5项。其中小鼠单倍体干细胞工作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体外分化获得单...
王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理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研究方向是发育与干细胞计算系统生物学,以通讯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10篇。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研究内容:1)构建了系列RNA相关数据资源与分析平台:MN...
在特定逆境胁迫下,植物通过茉莉酸途径抑制主根生长而促进侧根发生(Sun et al., 2009, Plant Cell; Chen et al., 2011, Plant Cell)。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研究组前期的研究发现,在这些生理过程的背后,茉莉酸途径的核心转录因子MYC2直接调控干细胞转录因子PLT1/2的表达,进而激活干细胞组织中心(静止中心)的细胞分裂活性 (Che...
薛磊研究员,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机制研究,着重于突触传递的动力学调控,可塑性,分子细胞机制以及相关计算机建模。
金玉姬,教授,1965年10月出生。1988年6月本科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国立熊本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生命和物质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肌浆网/内质网膜上RyR受体和IP3R是钙离子释放的重要通道,而SERCA蛋白是钙库吸收钙离子的重要离子泵。这些蛋白质机器的顺利发挥功能有赖于一系列离子通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完成。新型离子通道TRIC在钙离子释放过程中提供反向离子电流,帮助钙离子顺利转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宇航研究组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RIC家族存在于高等生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