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成矿地球化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成矿地球化学相关记录327条 . 查询时间(1.511 秒)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孙卫东课题组、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教授Bernd Lehmann和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Reimar Seltmann等合作,选取厄尔士山脉五个典型锡矿床中的锡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约束该区锡矿床成矿时代,间接探讨该区花岗岩岩浆热液作用发生的时限。厄尔士山脉主要锡矿床的锡石具有高的Ti和W含量,低的Nb和Ta含量,具有明显的CL震荡环带。CL图像...
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s,简称LIPs)作为地球历史中的大规模板内岩浆事件,以巨量岩浆在1-5Ma期间内的快速喷发为特征,对地球的层圈分异和动力学演化、地壳生长、环境变化和生命大灭绝、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等具有重要影响,是国际地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地球历史中的大火成岩省、地幔柱与成矿”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rge ...
近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34届国际有机岩石学大会上,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代世峰教授荣获国际Dal Swaine奖。Dal Swaine奖是为纪念著名的澳大利亚能源地质学家Dal Swaine而设立的。Dal Swaine在煤的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该奖以其名字命名,以表彰在煤和烃源岩地球化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每年只奖励一项研究成果。代世峰教授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实验室研究员赵太平和博士孙乾迎对华北南部王屋山、嵩山和鲁山地区古元古界沉积建造,以及相关的基性岩浆岩开展了研究工作。研究发现,王屋山地区古元古界银鱼沟群和嵩山地区嵩山群沉积时代分别为~2.43-2.30 Ga和~2.37-2.30 Ga,属古元古代早期沉积地层。从地层对比来看(图1),在地层层位、岩石组合、沉积建造特征、变质变形特征、形成时代以及沉积物源等...
中国矿产资源形势严峻。通过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的创新,为找矿突破提供有力支撑,是中国的一项重大任务。自2015年长沙"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召开以来,中国在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中又取得了较多高水平和值得推广的成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找矿进展,年青俊才迅速成长。为交流展示最新成果,促进学科交叉和成果共享,拟于2017年12月8-11日在南昌召开"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将于2017年12月8-1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热情期待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地质和矿业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向全国同行展示和交流成果、探讨合作,进一步协力推动我国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发展。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时矿压显现剧烈,易发生煤壁片帮、冒顶压架等事故,以神东矿区首个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该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峰值处于前方煤壁6~9 m位置,巷帮压力峰值处于前方煤壁6 m左右位置,以现场实际观测及支架压力数据分析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高加大,工作面煤壁片帮现象加剧,矿压显现明显,本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40~44 ...
应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主任秦克章研究员邀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austhal)教授Bernd Lehmann于2017年6月24日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Porphyry systems in the Central Andes and regional metal zonation”的学术报告。
石榴子石是重要的造岩矿物,是上地幔、地幔转换带以及(超)高压变质岩中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研究其状态方程对于约束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状态、正确理解大洋岩石圈俯冲板块和地幔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榴子石p-V(压强-晶胞体积)和p-V-T(压强-晶胞体积-温度)状态方程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榴子石的稳定性以及组分变化和含水对热弹性参数的影响。最后简略概括石...
高氧逸度是斑岩铜矿所具有的一个普遍性特征,然而关于氧逸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例如,斑岩铜矿何时氧化、如何获得高氧逸度、为什么大量高氧逸度的岛弧岩石并不能形成斑岩矿床?为什么高氧逸度下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是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的最佳条件?本次研究以德兴斑岩铜矿为例(图1)。德兴斑岩铜矿形成于中侏罗时期(~170 Ma),位于江南古陆东段,是我国华南最大的斑岩型铜矿。该矿床具有高氧逸度特征,然而前人...
2017年2月23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重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项目“贵州省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成矿规律、选冶试验及勘查技术经济指标研究”项目启动与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该项目由中科院地化所主持,该所夏勇研究员任项目负责人。该项目由两个子项目(共9个子课题)组成,分别是:“贵州省织金地区磷块岩型稀土矿成矿规律和矿床勘查技术经济指标研究”和“贵州省织金...
2017年2月19日,从新疆科技成果网获悉,2016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已经公示完毕。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两项成果荣获自治区2016年度科技进步奖。其中,“我国与中亚邻国跨境河流生态环境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和“中亚地质大数据与成矿预测方法体系及应用”均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与中亚邻国跨境河流生态环境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该成果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统计学与现代模拟技术结合的手段...
2016年12月21-23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持、胡瑞忠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2016年度总结会议在中科院地化所举行,会议由胡瑞忠研究员主持。项目咨询专家马福臣研究员、赵振华研究员、丁悌平研究员与项目专家组成员陈毓川院士、翟明国院士、张国伟院士、毛景文研究员、范蔚茗研究员、宋谢炎研究员及项目骨干成员和研究生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徐晓春,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科学与工程系。他的研究领域: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岩浆作用与成矿、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在研项目:(1)安徽省东至地区铅锌(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 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7。(2)安徽金寨沙坪沟斑岩钼矿床碱交代岩及其对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117208...
汪方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科学与工程系。他的研究领域: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在地学中的应用;长江中下游岩浆岩与铜多金属成矿;华南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与成矿;俯冲带工厂。科研项目:1、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之子项目:《板块俯冲过程中元素-同位素分异、岩浆作用与铜金成矿》,2011.0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子项目负责人,已结题;2、国家自然科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