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同位素地球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同位素地球化学相关记录815条 . 查询时间(3.212 秒)
确定水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对理解行星体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锆石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副矿物,耐高温(1000℃)、耐机械磨蚀和化学腐蚀,且具有较低的扩散系数,因此被广泛应用于U–Pb定年、Li–O–Hf同位素体系以及Ti温度计等多种地球化学研究。此前,本研究课题组成功开发出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 SIMS...
20世纪80年代,地幔地球化学领域先驱Alan Zindler和Stan Hart基于大洋玄武岩的放射同位素组成定义了DMM(亏损地幔)、HIMU(高238U/204Pb地幔)、EM1(1型富集地幔)和EM2(2型富集地幔)四种地幔端元组分。在这四种地幔组分中,EM1的来源争议最大。典型的EM1特征包括极低的206Pb/204Pb、143Nd/144Nd、176Hf/177Hf和中等的87Sr/8...
青海共和盆地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唯一国家级干热岩开发示范基地,其资源成因与开发利用潜力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共和盆地高热流(102 mW/m2)的形成机制及其热源究竟是什么,仍存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共和盆地之下是否存在局部熔融体,即是否存在岩浆热源?
硅(Si)是地球中丰度第三高的元素,也是地壳中丰度第二高的元素。虽然高温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通常产生较小的Si同位素分馏,但低温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所导致的Si同位素分馏却十分显著。因此,全岩和/或矿物Si同位素已被广泛用作壳内重熔和壳-幔相互作用的示踪剂。锆(Zr)是高场强元素之一,也是后期蚀变和化学风化过程中最不活动的元素,其稳定同位素体系可以敏感地示踪硅酸盐岩浆系统的分异过程。
标准物质在微区地球化学分析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如定量校准、质量监控、仪器调试等,因此标准物质研制是微区地球化学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常用的微区分析标准物质主要有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系列,德国马普协会的MPI-DING系列,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系列以及中国地调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CGSG系列。微区元素/同位素分析标准物质主要分为地质样品玻璃和人工合成玻璃。地质样品玻璃与测试样...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太阳亮度、大气氧浓度和地壳化学演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过去 35 亿年大部分时期地球表面一直保持着气候温和(Jaffrés et al., 2007)。气候的稳定使地球能够在数十亿年期间维系宜居性和复杂生命的增殖。通过调节大气的CO2水平,地球耦合的碳和硅循环内的反馈使这种稳定性保持着(Berner et al., 1983),例如大陆硅酸盐风化作用的反馈在风化过程中移除...
水,即使是微量的,对许多地质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显著改变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地震波速度、流变性、电导率、光学性质、熔融温度和元素迁移等行为。因此了解地球内部不同储库的含水量分布及其演化规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氢是太阳系中最丰富的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氧是地球的主要成分。氢、氧同位素都具有反应岩石(或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所经历的地学过程的能力,但记录的地质学信息又不完全一致。因此...
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和年代学研究,在解决地球各大圈层的物质形成、演化和迁移过程中的许多重大科学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9年9月在兰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以来,我国气体同位素研究又取得了大批重要新进展。为展示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同行专家间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第三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将于2021年5月...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是国际上地球化学方兴未艾的一个前沿领域。锂(Li)作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家族质子数最小的金属元素,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Li和7Li,二者相对丰度分别为7.52%和92.48%,它们的质量差高达16.7%。因此,不同地质储库的Li同位素比值变化显著,变化范围从-20‰到+40‰,使得Li同位素成为一个灵敏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应用领域涵盖了从地表过程到地幔流体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俯冲侵蚀是汇聚板块边缘上覆板块物质被刮削并随俯冲板片沿俯冲隧道进入到地幔的地质过程,是全球地壳物质再循环的一种重要途径。这已被新生代活动俯冲带的大量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所证实。该过程的发生主要与无震海岭、大洋高原、海山链或洋中脊等海底正高地形随俯冲板片进入俯冲带有关。新生代活动俯冲带一些埃达克岩的形成被认为可能与俯冲侵蚀过程有关。另外,大量研究显示,与新生代发生的俯冲侵蚀过程相伴,还常出现弧岩浆前锋向...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少部分花岗岩来自幔源以外,大多数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深熔。深熔花岗岩通常具有复杂的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这种熔体成分多样性,主要是受源区过程控制还是受后期分异过程控制,一直备受学界争议。而理清这两种过程的相对贡献对理解大陆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B和Mo同位素体系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岩浆的形成及演化,且可能为解决上述争议提供思路,然而B和Mo在地壳深熔过程...
与其他重金属显著不同,汞是主要通过大气进行长距离跨国界传输的全球性污染物。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1%,是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很大部分人为源排放的汞,通过大气传输、大气干湿沉降、植被吸收/转运与凋落物沉降累积在偏远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与土壤中。因而,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认识全球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评估全球生态环境汞污染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
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毒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无机汞具有肾脏毒性,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少尿、无尿、尿毒症等症状。对普通居民而言,食用食物、饮用水、呼吸和皮肤接触均可导致无机汞暴露。一般情况下,尿液汞含量可以用来指示人体无机汞的暴露水平。目前居民无机汞暴露途径及贡献份额认识不够准确,这制约了人体无机汞暴露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
汞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人类活动(如汞矿开采、燃煤发电和金属冶炼等)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汞,会使得这些地区遭受土壤汞污染,造成农产品汞超标和人群暴露风险。然而,这些排放源对周边土壤汞的影响程度和污染贡献份额并不清楚。因此,定量识别人为活动与区域土壤汞的耦合关系,对土壤汞污染源头防控和修复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汞稳定同位素是示踪汞污染来源和环境过程的有利工具。基于汞同位素的混合模型,已被用来定量揭示土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