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有机地球化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有机地球化学相关记录150条 . 查询时间(2.387 秒)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通过建立多种机制,鼓励全国各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在读期间来所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在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明金研究员的指导下,陈兰夏迪和陈奕竹两位同学本科实习期间的科研成果近日由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在线发表。陈兰夏迪同学2019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级直博生。陈奕竹同学现为...
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的鉴定与定量分析是目前环境研究的一大热点。环境中除了常规研究的单一氯代或溴代有机污染物外,还可能存在大量新型、未知的氯-溴混杂取代有机污染物(X-HOPs),如氯-溴混杂取代二噁英(PXDD/Fs)、氯-溴混杂取代多溴联苯醚(PXDEs)、氯-溴混杂取代联苯(PXBs)、氯-溴混杂取代多环芳烃(X-PAHs)等。这类污染物种类异常庞杂,且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特征,加上...
当地时间8月22日上午,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发布2019年度AGU各大奖项评选结果,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荣获AGU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导力(Scientific Leadership)最高奖——Ambassador奖并同时被授予AGU Fellow(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这是AGU历史上首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也是首位成为AGU Fe...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田辉课题组助研程鹏、研究员刘德汉等人开发了利用显微荧光寿命技术研究单个石油包裹体的组成与物性等信息这一新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测试条件下,原油的荧光寿命的长短受控于原油中荧光素和猝灭剂的类型和含量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与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因素组成密切相关。据此,可建立储层原油荧光寿命值与其物理性质(密度、粘度)和化学组成(饱...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张代男和研究员冉勇等人,研究了不同来源藻类中难降解有机质的分布和结构,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Organic Geochemistry上。该研究对两个实验室培养藻类(绿藻类)和两个野外收集浮游植物(蓝藻为主)样品进行化学分级,得到类脂(LP)、去脂类 (LPF)、碱不可水解有机碳(ANHOM)和酸不可水解有机碳(NHOM)组分,并应用元素分析、...
苯并芘(Benzo[a]pyrene, BaP)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毒性,被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列为重点污染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BaP常常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自然介质中积累。前人的研究表明沉积物是环境中持水性有机污染物(POPs)最重要的汇。对于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含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苯环的化合物),通常不易受到微生物的降解。由于BaP的生物可利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云鹏学科组陈承声和邓瑞两位博士研究生采用PVTsim和盆地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塔里木台盆区深层寒武系轻质油藏和奥陶系凝析气藏的油气相态及演化历史。首先利用PVTsim软件恢复储层流体组成,模拟过程采用实测油气物性(粘度、密度和气油比等)进行校正直到流体组成与实测相符,并建立符合流体组成的相态模型;然后利用PetroMod盆...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耿安松学科组副研究员吴亮亮及博士王鹏通过选取典型页岩样品,运用半封闭体系热解实验模拟页岩在实际地质背景下的排烃过程,随后利用封闭体系热解实验模拟上述页岩残渣后续的生烃过程(图1)。最终将两个阶段的模拟实验结果结合,可以分析页岩的早期生烃与晚期生气过程,综合评价页岩封闭性对页岩生成烃类气体特征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页岩气的碳同位素值倒转现象及机理。通过压机热模拟体系对...
混源油在许多含油气盆地普遍存在,特别是我国西部叠合盆地混源岩的解析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多元统计学为基础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混源油的解析。前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邹艳荣课题组开发了以生物标志物浓度数据为基础的化学计量学定量解析混源油组成的方法,并将其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海相混源油的研究。近期,该课题组与有机地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郭利亚和顾文君(导师:研究员唐明金)使用蒸汽吸附分析仪和加湿串联电迁移率分析仪,通过测量颗粒物的质量和直径随相对湿度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八种代表性钙盐和镁盐大气颗粒物(包括Ca(NO3)2、Mg(NO3)2、MgCl2、CaCl2、Ca(HCOO)2、Mg(HCOO)2、Ca(CH3COO)2和Mg(CH3COO)2)的吸湿性,研究成果...
海洋是一重要碳汇,在当今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海洋碳汇演变机制及未来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埋藏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对大气CO2吸收的重要性仅次于陆地硅酸盐的风化过程。而占全球海洋面积仅8%的边缘海,其年埋藏有机碳却占全球的80%。因此,需要客观评估边缘海在整个海洋碳收支中的作用。由于海洋中不同来源有机质的埋藏,对碳汇的贡献意义不同,因此需要详细解析沉积有机碳的来源...
丛粒藻烷类化合物是富烃油藻—丛粒藻化学种B属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其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对油页岩形成古生态过程的揭示,以及由此进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以及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和生物燃料油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茂名盆地油页岩中丛粒藻烷类生物标志物的结构报道存在质疑。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廖晶和导师卢鸿利用气相制备色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等仪器分析手段,对茂名盆地...
以往对中国边缘海碳埋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江/河河口及东部陆架地区,而对受到较强的洋流、沿岸上升流和小河流输入等因素影响的非三角洲大陆架区域研究较少。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廖伟森和导师胡建芳以台湾海峡及北部湾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开展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不同水动力等因素影响下边缘海有机碳来源、埋藏及源汇作用。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