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96-210 共查到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1514条 . 查询时间(1.496 秒)
李忠权,男,1965年1月生,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双博士后,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李承三,河北涉县人。192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31年8月至1936年7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地质系,师从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施蒂勒(Wilhelm Hans Stille)教授研究构造地质学,获博士(哲学)学位。历任前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地勘系(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原成都地质学院教务长,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特约研究员,前...
汤经武,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1941年出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曾任地质学系构造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校数学地质学科组成员、地矿部第二届构造地质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成都地质干部学院客座教授、成都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顾问、成都地质学院高新技术矿业开发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四川地球起源演化研究所研究员、 四川综合科学院科技经济系统...
徐开礼,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男,汉族,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46年入重庆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秋毕业留系任教,后调入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任教。
张伯南,男,汉族,1934年9月生,浙江慈溪市人,中共党员,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临解放前小学毕业后,在余姚安山桥一中药店和家乡当临时工,1950年到上海民生书店、火星出版社当学徒,1954年转入少年儿童出版社搞校对和编辑杂务工作。业余自学中学数理化课程等,1956年初,在上海俄专夜校结业,并转入中苏友协上海俄文学校进修班,因当年暑期考入成都地质学院(现更名成都理工大学)而中断...
鄢全树,男,教授,博士,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底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俯冲带过程以及板内过程,在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岩浆活动与形成演化的研究中,获得了系列的阶段性的创新性认识。截至目前,发表论文6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5篇, 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为26篇。目前担任《Acta Oceanologica Sinica》和《海洋学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樊龙刚与导师孟庆任等合作,近年来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多个古近纪盆地开展了沉积学和构造变形研究。通过详细和广泛的野外调查,发现在盆地基底和古近系层序中发育一系列不同规模的正断层,特别是基底正断层明显控制始新统底部沉积作用。对正断层的系统测量结果指示,它们形成于NW-SE伸展应力场。野外观察进一步揭示正断层在渐新统上部逐渐消失,指示伸展活...
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2016年校内论文。
2019年3月29日-4月3日,第二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术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本届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和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倡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论坛得到全国地学同行的积极响应,包括校内外院士专家、中青年学者、研究生在内的近900位代表与会。论坛设立十三个专题,采取会前讲座、大会报告、专题报...
高洪 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及其与整车性能匹配;数字化汽车设计与柔性制造;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其控制。先后主讲《机械原理》、《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有限元分析》、《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工程机械构造》、《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近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发布通告,海洋学院任建业教授研究团队、资源学院朱红涛教授研究团队获评勘探领域2018年优秀外协研究团队。任建业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在《地壳构造物理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在陆洋转换带和深水盆地研究、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以及原型盆地重建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近年来,该团队提出的大型拆离盆地、南海动力变形分区和南海南部陆缘盆地原型...
刘战庆,1975生于陕西,男,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本科生课程有《构造地质学》、《矿田构造学》、《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和《基础地质学》,研究生课程有《大地构造学》、《现代成矿理论》等。六、研究方向:资源勘查、矿田构造、区域地质调查。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2019年博士招生目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