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岩石学相关记录3939条 . 查询时间(2.197 秒)
撞击作用是月球表面物质混合的重要地质过程,是控制月壤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高压矿物作为撞击事件的重要记录者,对限定岩石受冲击的温压条件及反演撞击坑的大小有重要意义。但是,无论月球返回样品还是月球陨石,极少发现高压矿物相,限制了通过月球样品反演月表的撞击过程的研究。
喀斯特水体的生物碳泵(BCP)因其对全球遗失碳汇的重要贡献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BCP产生的内源溶解有机质(Auto-DOM)的稳定性的研究可能是寻找遗失碳汇的关键所在,而关于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及浮游细菌消耗策略的研究尚未系统开展,同时喀斯特水生态系统中是否存在与海洋相似的难溶性有机物(RDOM)值得进一步探索。
陈尚斌,男,1983年3月生,甘肃通渭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页岩气、煤系气等非常规油气地质,(2)城市地质、地下空间资源及关闭矿山资源评价与利用。
2022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王志和林间研究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温高压研究团队合作,在俯冲带板块熔融与岛弧岩浆活动成因机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构造地球物理》杂志上。
2022年5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倪怀玮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技术创新,建立了用电导率突变在高温高压富水条件下原位确定岩石熔融温度的方法,为解决关于地球俯冲带熔融条件的争议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以“Determination of the H2O-Saturated Solidus of Albite b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为题发表于地球科学国际知...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块体,具有最古老和最厚的大陆岩石圈地幔。了解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内部结构有两种手段,分别为地震学和火山岩中幔源包体的研究。在60-160 km深度的岩石圈地幔存在地震波速降低的不连续面,称为岩石圈内部不连续面(MLD),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仍然未知,可以通过建立详细的地幔岩石学剖面加以限定。由于地幔包体数量所限,相关研究...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稳定陆块,其具有太古代基底和巨厚岩石圈根(可达250km),克拉通地幔的起源和保存机制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克拉通地幔是橄榄岩经过高程度熔融之后的残留,其亏损玄武质组分(如Fe和Ca)以及水。通常认为铁的亏损会降低成分密度,水的亏损会升高粘度,这两个物理性质的改变被认为是克拉通地幔长期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然而一些克拉通(如华北和怀俄明克拉通)在大洋俯冲期间丢失了厚的根...
大陆板内环境的碱性玄武岩通常与拉斑玄武岩共生,这些玄武岩的主微量成分已经被广泛用来示踪地幔熔融过程或者地幔岩性的不均一性。然而,根据玄武岩成分来推断地幔信息时,需要仔细校正壳内岩浆分异过程的影响,传统观点中考虑的是富熔体的“岩浆房”中矿物重力沉降导致的分离结晶过程。但是最近的地球物理和岩石学研究表明壳内“岩浆储库”是以富晶体(>50%)的晶粥体形式存在,其岩浆分异的方式是以渗透的粒间熔体和晶粥体的...
邹先坚,男,副研究员,湖北阳新人,1987年生,2011年至2016年: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测控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博研究生;研究领域(1)盐穴储气库智能监测与安全运行维护;(2)深部岩体结构探测与图像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比如超声波成像与钻孔摄像等)。
朱泽奇,湖北省黄石人,于1998.9~2002.7在西安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02.9~2005.6在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05.9~2008.7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8.7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副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岩体本构理论及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方面的研究,正在参与多项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负...
赵武胜,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地下工程震害机理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5项,获得软件著...
姓名:张秀丽,性别:女,职称:副研究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岩石力学。主要从事岩土力学数值计算、岩体破坏及动力冲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前沿探索性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ISTP收录8篇),专著1部(合著),软件登记1项。
姓名:张程远,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学历:博士研究生,电子邮件:zhangcy@whrsm.ac.cn,研究方向:岩石力学、岩土工程。
姓名:于洪丹,性别:女,主要从事岩石力学试验、THM耦合效应及地下工程稳定性等研究工作。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 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与比利时核研究中心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大工程项目多项。在国际著名岩石力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
士利,男,1980年10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共党员。2011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副研究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的纵向项目有3项,其中973课题1项;作为执行负责深埋长大隧洞动态反馈分析与岩爆防治等科研攻关课题3项。先后在《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Rock Mechanics and Ro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