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岩石学相关记录3943条 . 查询时间(0.48 秒)
“火成岩岩石学”课程是为地球科学系地质学(基地班)与地球化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其配套的实验是该课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利用偏光显微镜鉴定未知岩石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学会利用肉眼对岩石进行简单鉴定,并学会编写岩矿鉴定报告。
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常见岩石手标本的观察,学会岩石手标本的初步定名和简单描述,熟悉各种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和矿物组成特征。
在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性能、低成本储能技术的需求不断扩张。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异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及储能等领域。为应对不断提高的产能需求和日益紧缺的原材料资源,高比容量、高稳定性、低成本电极材料开发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的重要环节。2014年,研究人员基于渗流理论首次报道了无序岩盐氧化物材料(Li1+xT...
中性侵入岩的成因是个争议强烈的岩石学问题。中性侵入体既不具有基性岩的高密度也不具有酸性岩的高黏度,因此堆晶结构和过程很难识别。虽然在一些辉长岩和高硅花岗岩的研究实例中已经识别出侵入岩的堆晶成因,但是熔体抽取的效率不高导致部分熔体仍困在堆晶之中,掩盖了晶体堆积的证据。
大火成岩省(LIP)被认为是地壳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常包括巨量的镁铁质岩石和小比例的中酸性岩石。前者代表地幔对地壳的贡献,而后者的成因却存在争议,对于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也不确定。很多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Sr-Nd-Hf)的亏损或者富集特征,认为中酸性岩浆是通过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或者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分别作为新生地壳和古老地壳循环。然而,过去在考虑长英质岩石的成因时,通常过度依赖同位...
大火成岩省(LIP)被认为是地壳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常包括巨量的镁铁质岩石和小比例的中酸性岩石。前者代表地幔对地壳的贡献,而后者的成因却存在争议,对于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也不确定。很多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Sr-Nd-Hf)的亏损或者富集特征,认为中酸性岩浆是通过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或者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分别作为新生地壳和古老地壳循环。然而,过去在考虑长英质岩石的成因时,通常过度依赖同位...
2023年4月14日,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良课题组主导的西南马里亚纳岛弧构造、形成时代和岩浆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西南马里亚纳岛弧火山岩和变质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揭示了卡洛琳洋底高原对西南马里亚纳岛弧在岩浆和构造演化方面的重要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海洋科学期刊《深海研究》(Deep-Sea Research Part I)。
固体沥青的概念属于有机质岩石学的范畴,通常根据野外观察将固态不可流动的烃类物质定义为固体沥青。它广泛存在于含油气系统的储层、运移通道乃至烃源岩等多个组成要素中。由于其可以作为桥梁沟通石油/天然气与烃源,为油气的成因及演化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广受关注。研究表明固体沥青的成因多样,可经热蚀变、脱沥青质和生物降解等多种途径形成。在经受强烈的热蚀变(Easy% Ro > 1.4~1.5)后,不同成因的固体沥青...
华南克拉通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历史对于重建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和冈瓦纳大陆聚合过程至关重要。前人对华南北缘和西缘的元古代岩浆岩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然而,扬子西南地区新元古代火成岩的构造归属(古洋盆俯冲、大陆碰撞或者地幔柱相关)尚存争议,其成因和深部动力学机制仍不清楚。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博士后徐健、夏小平研究员与中山大学尹常青教授等人合作...
川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线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面临高能地质条件(高地应力场、高地震烈度、高环境梯度场等),技术难度世界罕见。沿线潜在灾害的模式和规模程度的评估涉及技术可行性、投资、环保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阶段科学评估预测潜在灾害类型和规模至关重要。
复杂生物,也称为“高等生命”,它们的出现是生命演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意味着地球生物圈从以微生物为主的世界转入以动、植物大规模发育为特征的宏体复杂生物世界。2023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结合化石证据与现代生物学成果,认为距今18-8亿年,这一被地质学家称为“枯燥的十亿年”的时期,并不“枯燥”,它建造了复杂生物的根基。该综述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科学通报》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卢征天、博士夏添等,利用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极稀有同位素钙-41的单原子灵敏检测,将该同位素丰度的检测极限压低至10-17(十亿亿分之一)量级,并演示了对骨头、岩石、海水等典型样品的钙-41同位素分析。该工作解决了地质、生物样品中钙-41同位素的探测难题,使得钙-41有望作为示踪定年同位素被应用于地球科学和考古学等领域。3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tom-trap trac...
2023年3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黄方课题组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Roberta L. Rudnick合作,通过冰碛岩和火成岩的钒(V)同位素研究,确定长英质成分主导的陆壳形成于距今30亿年之后。相关研究成果以Dominance of felsic continental crust on Earth after 3 billionyears ago is ...
项目聚焦珊瑚礁覆盖岩层中钻孔灌注桩侧阻力发挥机制,针对砂屑结构礁灰岩岩芯,利用RJST-616型岩石结构面剪切试验仪,开展恒定法向刚度条件下的礁灰岩-混凝土黏结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探究桩-岩界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泥浆在高孔隙度砂屑灰岩中的填充加固作用,桩-岩界面抗剪强度增强,剪切破坏面均发生在砂屑灰岩内部,表现出与常规陆源岩石完全不同的剪切破坏特征。当法向刚度值为2.0MPa/mm...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是长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隶属于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1984年获得岩石学(含沉积学)、矿床学和矿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作为地质学的二级学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教研所现有专职教师18人,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具有出国留学经历6人,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