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质力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地质力学相关记录392条 . 查询时间(0.747 秒)
换热功率计算通常采取热响应试验的方式,仅仅通过热响应试验方式无法直观反映地下不同介质换热性能的差异,光纤测温系统恰恰能弥补这种不足。光纤测温监测与热响应试验相结合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在黄泛平原尚属首次,论文通过热响应试验期间的光时域光纤监测,取得了翔实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岩土层介质的换热性能,采取了光纤地温测量这种新型监测手段,对换热试验前及试验期间地温场变化进行了监测,对合理利用浅层地温能...
牟平-乳山成矿带是山东省重要的金成矿带,姜格庄金矿位于牟平-乳山成矿带东北部,米山断裂西侧。姜格庄金矿矿床成因为中低温岩浆热液金矿床,控矿构造以近SN向断裂构造为主。矿区内地表出露矿化蚀变带5个,圈定矿体5个,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成矿严格受矿断裂控制,产状与蚀变带一致,围岩为邱家单元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褐铁矿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及黄铜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等...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采用MTS材料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密度(0.322~0.726g/cm3)的闭孔泡沫铝在温度范围25~500℃下的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得到了泡沫铝在不同温度下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密度以及温度对其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Liu和Subhash提出的本构模型对不同密度泡沫铝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随密度变化的函数,再代入Liu-Subhash模型,得到了泡沫铝的准静态压缩...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页岩气与地质工程实验室工程地质力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郭松峰,在导师祁生文的指导下,以“深部裂隙岩体围压效应”为方向,对裂隙岩体的工程地质力学行为进行深入了研究。该研究设计了循环加卸载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基于塑性应变累积的渐进破坏抗剪强度准则。在试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不同塑性应变试样的加载和卸载,测试出了试样累积破坏过程中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发现粘聚力和摩擦角均是...
随着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勘探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的攻关研究,主要进展包括:①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生气和高演化煤系烃源岩生气模式;②建立了不同丰度、不同类型烃源岩排烃、滞留烃定量评价模型;③建立了天然气多参数、多指标成因鉴别图版;④建立了2种碳酸盐岩和2...
中国萤石矿资源较丰富,探明资源量居世界前列。我国的萤石矿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大中型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物质来源、成因、区域成矿规律和少数省级萤石矿成矿远景区划、区域萤石矿资源潜力评价展开。为摸清萤石矿资源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产业政策,亟需开展系统的、全国性的萤石矿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评价。依据中国萤石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数据和成果,文章分析了中国萤石矿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成矿区...
何宏林,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理学博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活动构造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5年获北京大学地质系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力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地理系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1995年3月,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程地震研究室和地震区划研究室,助理研究员;2000年4月-2002年3...
为了综合分析讨论鲜水河断裂带的三维运动与变形动态特征和地震危险性,利用川滇地区1999—2007和2013—2017 2期GPS速度场资料,反演计算了鲜水河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和平行与垂直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动态分布;利用布设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的1980—2017年跨断层短水准资料,通过计算断层年均变化速率分析了断裂带垂直运动特征。GPS反演结果显示:1999—2007期鲜水河断裂SE段处于强闭锁状态,...
邬光辉,副教授/副研究员,20012.12-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2007.7-2012.1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分院综合室主任,2003.4-2007.6 塔里木油田研究院塔中勘探项目长、塔中勘探室主任,兼勘探事业部塔中项目部副经理,1999.4-2003.3 塔里木油田研究院勘探所构造室主任,1996.7-1999.3 塔里木油田勘探研究中心塔中室,研究方向:1、油气构造解析; 2...
西南石油学院科研获奖成果罗仁泽教授是西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生导师,是国内少有的对石油地质和信息处理两个领域均熟悉的教授。现为四川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特聘专家,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西南石油大学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油气勘探开发信号采集、传输...
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和驱油(CCUS)过程中,大量流体注入会改变原有地层的地质力学场状态,注入流体的圈闭机理、运移分布和扩展范围是油藏科学家和地质工程师们极为关心的科学技术问题,也是CO2地质封存储量评估和安全性预测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监测手段对于该环境下的岩心驱替试验研究存在问题,因而急需一种新的监测技术和驱替装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
2017年9月19日,“2017年第五届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开幕,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性会议。 本次大会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亚太地区50个成员单位的世界地质公园代表及地质地学专家学者数百人汇聚一堂,共同分享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各项经验,共同探讨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李俊,男,1962年12月生。1985年9月大学本科毕业,并留昆明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委员等。长期从事地质资源及地质环境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成矿学与矿床地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