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热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地热学相关记录163条 . 查询时间(0.46 秒)
该成果针对地热水高温有腐蚀的特点,解决了潜水电机和水泵的热膨胀和耐温,以及防腐蚀问题,其价格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1/10~1/15。该产品在100℃以下,pH值6.5~9的地热水中可以安全稳定运行3600小时以上。它在我国绝大部分地热区都可以应用,尤其在动水位较深的地热井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产品可促进地热开发,节约常规能源,改善大气环境,有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该标准研制了水中氡的快速测量方法,按天津市规模调查为依据,对生活、生产医疗用水分别建立了控制水平和应用原则;对人员氡的吸入剂量进行估算和危害分析;查清了天津市地热水中氡浓度的变化规律,为中国今后地热水的开发利用、环保决策、氡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库车前陆盆地热结构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揭示塔里木盆地西部断裂构造分布,库车前陆盆地区地温场和岩石圈热结构、基底埋深,为塔里木盆地西部、库车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和资源前景评价提供依据。成果:运用航磁异常综合分析,推断出塔里木西部岩石圈断裂13条、基底断裂19条。划分出三个断裂区带、四个火成岩分布区和七个柱状岩浆侵入体。塔里木北缘形成一系列大型逆冲推覆断层,表现了强烈的近南北向挤压,对库车前陆盆地新...
昆明地热田模型研究报告     地热田  热储层  地热管理       2008/10/23
主要技术内容:基于近30年的800余钻孔、100余个地热开采井,10万多个长观点次等资料,构建了昆明地热田概念模型,确定了热田边界,划分了地热块段。首次建立了热田定量集中参数模型,给出了热储层平均水头值与所抽取地热水总量间的关系式,关系式拟合相关系数为83.84s,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首次建立了热田地温场分布参数模型,以具体数据将前人的定性认识进行了佐证,且拟合时间长达1.4万年。首次建立了热田压...
昆明新生代断陷盆地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下热水资源,在大型地热田规模。应用水文地质学、新构造运动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该区地下热水的补排径条件、循环途径、水化学性质及其分布特征,在查清昆明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的“源”、“通”、“储”、“盖”的基础上,揭示了影响地下热水与活动断裂的关系,即:对比于区域构造、深部地壳结构、岩石热物理性质及地水运动等影响地热成生与分丰的西山-普渡河断...
 本课题对大兴隆起、丰台凹陷、京西北隆起三个主要构造单元中的地热井的岩屑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分析研究了热储盖层、热储层岩石地层特性,并制作了典型地层岩屑实物柱,初步建立北京地区隐伏岩石地层明确的、科学的识别和鉴别标志。研究了平原区4000米深部以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包括深部热储层埋藏深度、富水地段、地温场及其水化学特征,并对近期(2010年)开发前景地区预测评价,对北京市深部地热地质条件有了比...
《南宁三塘地区地热前景与成因研究》任务是:综合分析盆地的结构、构造、计算热流值分布和圈定地热异常区范围,探讨地热成因、评估热储前景。创新性在于:对我国新生代小型沉积盆地进行系统的地热地质研究,揭示了热田的多层储盖结构特征和地热流体的对流传递机制,建立了三塘地热田盆地型低温水热对流地热系统地质模型;根据地热系统理论与大量的翔实资料,对研究区地热背景、储盖结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热成因及资源评价等均作...
“塔里木盆地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演化”专题成果:确定了塔里木盆地范围内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其中中央隆起带热流较高,边缘坳陷区大地热流低。塔里木盆地为一个低热流的“冷”盆。将岩石圈热结构概念引入塔里木盆地油气地热研究。在含油气盆地研究中,对塔里木盆地岩石圈流变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盆地岩石圈脆-韧性过渡带深度大,岩石圈强度大,属刚性岩石圈。在盆地热演化史研究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震旦纪至今的...
CSAMT与地热勘查     CSAMT  地热  测深  分辨力       2008/9/26
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以其探测深度大、分辨能力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金属矿产勘查、石油勘查等领域,可取得常规电法所无法比拟的勘查效果,尤其适用于圈定地下水资源的空间赋存位置、规模、属性、连通性等钻前勘查工作;近年来我院在全国各地所承担的地下水及地热勘查工作,采用CSAMT 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方法的原理特点出发,总结了该方法应用于地热勘查的主导思想及所需...
通过高分辨率可控源地震勘探、高分辨率连续电磁剖面法、高精度重力的综合物探勘查技术的应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查明了鹤壁市新区存在着一个富含地热水的奥陶系古潜山。
应用大地热流和地下流体氦同位素组成资料计算中国大陆地壳生热元素丰度
西宁盆地北西缘地下热水分布特征。
盆地热史模拟是盆地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盆地整体模拟的基础。温度和压力是烃类形成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在沉积盆地中温度场与压力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制约机制。本文就从油气成藏动力学和盆地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对盆地热流体运移下的温度场与压力场动态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耦合下的温度控制方程。该方程不仅可以运用于沉积盆地热史模拟,推进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 还可以运用于金属成矿动力模拟,推动金属成矿...
本课题详细论述了南宁盆地地热田形成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温场分布特征,理论上解决了盆地地热形成机制的地热资源的成生问题。合理划分了南宁盆地隐伏地热田热储类型、分布、介质特征、富水性、盖层及其圈闭保温条件,以及热水的形成、运移和富集规律,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热田成因概念模型及热储结构模型,为热田的利用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