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大气科学相关记录476条 . 查询时间(2.724 秒)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在浮游植物群落对气候事件对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水研究》(Water Research)上。
湖泊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节点。湖泊中有机碳的转化速度比土壤和海洋中的转化速度高1-2个数量级。湖水中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解性有机质(DOM),其蕴含的有机碳(DOC)约占水体总有机碳的70%。因此,湖泊碳循环与DOM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受DOM的组成特征控制。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9日,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环境与气候变化分委会(以下简称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纽约召开。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巴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部长席尔瓦分别率团出席会议。
对台风快速增强过程(RI:24小时内最大风速增强大于15m s-1)的漏报和低估,是目前业务中制约台风强度预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升对于RI物理机制的理解对提高台风强度预报的准确率至关重要。已有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台风的增强速率与内核区对流密切相关,且许多台风在RI之前其对流结构会经历由非对称向对称的转变,形成围绕台风中心的环状降水带。尽管如此,内核区对流对称度对台风RI的影响仍未被充分...
2023年9月17日,在首届国际大气环境遥感学会(AERSS)年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国际大气综合观测网络边会,边会宣布全球大气气溶胶-云-降水观测网络(GAONet)启动建设。
2023年9月9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3年度学术年会在密云园区召开。来自大气所、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30余家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和研究生300余人参加了学术年会。
探讨中纬度西风和东亚季风的演变以及相互作用,对于剖析亚洲气候动态至关重要。目前,西风区的研究聚焦于全新世以来,而全新世气候特征与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西风区长尺度记录较为缺乏,导致冰期-间冰期到千年尺度上西风与季风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楚。
2023年9月4日至6日,首届非洲气候峰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峰会由非洲联盟委员会和肯尼亚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促进非洲和全球的绿色发展和气候融资”,肯尼亚总统鲁托出席峰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应邀出席峰会首脑日开幕式并致辞。
全新世作为典型间冰期,总体上表现为一个气候相对温暖稳定的时期,却不断被一系列快速(或极端)气候变化事件打断,威胁人类生存环境。1997年,Bond等在冰筏碎屑物中鉴定出北大西洋8次典型偏冷事件。8次典型偏冷事件(发生时间从老至新分别是11.1、10.3、9.4、8.1、5.9、4.2、2.8和1.4 ka BP),加上后来被证实的7.2 ka和小冰期(LIA),全新世累计至少发生了10次快速气候变...
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增加了风暴潮、洪水、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的风险。因此,预估海平面变化对于沿海地区制定适应政策颇为重要。动力海平面(DSL)是模式重点研究的区域海平面变量,是由海水密度和海洋环流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的重要部分。通常认为,DSL未来预估的可靠性取决于气候模式对DSL当前状态模拟的能力,因而评估气候模式对DSL的模拟能力较为重要。
一种大气条件下无保护气氛或保护层的料浆高速渗铝方法,沉积渗铝料浆的工件表面,无需保护气氛和保护层,直接对其加热,从而在工件表层获得一定厚度的富铝层;工艺按如下步骤:表面除油,喷砂除锈,清洁表面,沉积渗铝料浆,烘干,加热,后处理;渗铝料浆通过喷涂、刷涂和蘸涂等工艺沉积于工件表面;感应加热频率为50Hz-1MHz;电流密度>5A/cm2,频率0-1MHz,加热温度>300°C,时间>10s,加热速率>...
在全球增温背景下,干旱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紧迫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持续气候变化没有减弱,在一些地区反而逐渐加剧。近年来,连续的极端干旱事件席卷欧洲大部分区域,给当地农业、环境,甚至人类生命造成影响。欧洲南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极易发生干旱事件。与欧洲其他区域相比,欧洲南部的干湿演化特征是怎样的?如何评估最近的气候异常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的贡献?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获取超过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贾凡副研究员联合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学者,在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全球变暖将导致多年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相关研究成果以《全球变暖下更加频发的多年拉尼娜事件》(Increased occurrences of consecutive La Nina events under global warming)为题,发表在《自然》(Nat...
由于研究基础和共享机制等条件的限制,我国西部的树轮气候研究主要还是单点和小区域范围内的树轮气候研究,除个别区域(柴达木盆地、新疆伊犁等)以外,很少利用大范围多树轮资料重建区域气候变化。本项目经过连续几年的野外采样和大量的实验分析,并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树轮资料,构建了包括139个原有序列和118个新建序列的共257个多种树轮参数年表组成的中国西部地区树木年轮资料场,重建了中国西部各区域38条气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背景: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和亚洲中部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维系生态环境的命脉。新疆冰川水储量约为2.4万亿方,居全国之首。冰川融水径流超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25%,在水资源构成和河川径流的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疆是中国最重要的积雪地区之一,积雪与冰川资源一样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新疆冰川和积雪对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呈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