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动力学 星系天文学 运动宇宙学 星系际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 星系形成与演化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星系与宇宙学相关记录3055条 . 查询时间(4.657 秒)
近日,国家天文台邹虎副研究员等人基于国际合作的DESI深度图像巡天数据探测到了红移z<1、总数超过54万的星系团,并对星系团的总质量进行了有效的估计,这是目前探测到的最大星系团样本,该研究成果已被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接收。作为系列工作的首篇,该工作探测的星系团样本将用于研究星系团内成员星系的性质、大质量中心星系的演化、致密环境中质量组装和恒星形成、星系团内气体的性质等,以便理解星系团内成员...
The Milky Way is surrounded by dozens of dwarf galaxies thought to be relics of the first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Among the most primitive of these galactic fossils is Tucana II -- an ultrafaint dw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学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于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星系中心普遍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当它处于高速吸积增长阶段,就表现为活动星系核。多成分混合的铁发射线是活动星系核紫外和光学光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然而,由于铁线能级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铁线的产生机制和区域都不清楚,严重制约了人们对...
据国外媒体2021年2月2日报道,天文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寻找系外行星的新技术——在白矮星的大气层中寻找系外行星死亡后遗留下来的物质。目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限制着我们去寻找系外行星:我们只能找到目前仍存在的系外行星,但是宇宙存在了超过130亿年,很多行星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当恒星消亡时,它们通常会带走附近的行星,尤其是那些大质量恒星,它们会以超新星的形式消亡,通常会将所有绕其轨道运行的行星完全抹...
夜空中有无数明亮的星星,帮助人们认识宇宙,也为天文学家测量银河系内的物质创造了条件。天文学家将宇宙中所有能测量到的普通物质(例如星系、恒星,气体)加起来后,发现其总质量只是理论模型预测的一半。这些普通物质都属于重子物质(例如质子、中子等),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物质都属于重子物质。另一半“丢失”的重子物质被认为主要以冷暗云的形式存在,以致于地球的望远镜几乎无法直接探测到。
硫化物的产生与演化是行星形成和生命起源的重要线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紫外线探测器卫星在多颗彗星上观测到亚硫化碳(CS)和硫分子(S2)。研究人员普遍认为,CS和S2是由二硫化碳(CS2)光解离产生的,但在星际从未观测到过CS2。长久以来,人类对CS2的解离机理并不清楚,在实验室观测S2也是科研难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袁开军团队,与中国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发起,中国、美国、智利天文学家参与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再获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分析测光选星系样本,发现了一个红移~6.9的原初星系团候选者LAGER-z7OD1,其是宇宙中已知最遥远的原初星系团。国际知名天文期刊《自然·天文》1月26日凌晨发表了这一重要研究结果。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发起,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期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进展。该项目使用安装于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CTIO)4米口径望远镜的超大视场暗能量相机,通过专门定制的窄带滤波片,系统搜寻宇宙黑暗时期莱曼阿尔法发射线星系候选者,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测光选星系样本,发现了一个红移~6.9的原初星系团候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1年1月20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巨大黑洞”(stupendously large black holes),比位于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SMBHs)还要大。如能证实,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强大的宇宙学研究工具,加深人们对暗物质以及早期宇宙的理解。现有观点普遍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在宿主星系内形成,通过吞食周围恒星和气体,或与其他黑洞合并而不...
近日,由我校天文系发起的,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英文缩写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期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该项目使用安装于智利CTIO天文台4米口径望远镜的超大视场暗能量相机,通过专门定制的窄带滤波片,系统搜寻宇宙黑暗时期莱曼阿尔法发射线星系候选者,他们通过分析测光选星系样本,发现了一个红移~6.9的原初星系团候选者LAGER-z7O...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省政府关于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苏政发〔2021〕3号),紫金山天文台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两项科技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LAMOST南银冠的两个完备天区具有极限星等深,完备性好的优势,是研究银晕子结构较好的样本。近日,国家天文台赵景昆研究员、吴宏研究员、薛香香研究员、陈玉琴研究员和赵刚研究员等人,在LAMOST南银冠天区中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证认出106颗较亮的人马座星流成员星,为这个星流后续的高分辨率光谱观测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源。人马座星流是天文学家开展广泛研究的一个典型星流,它是人马座矮星系受到银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活动星系团队探测到星系中的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辐射作出响应过程中所显示的关键性突变信号,该信号可用于测定星系中电离气体的密度。论文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天文学领域知名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活动星系团队探测到星系中的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辐射作出响应过程中所显示的关键性突变信号,该信号可用于测定星系中电离气体的密度。论文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天文学领域知名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方小慧和研究员钱声帮对类新星型激变双星的长期轨道周期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双星物质转移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证实了长周期类新星在新星爆发后,将可能永远不会进入深度休眠期,对进一步探讨新星爆发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