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天文学相关记录714条 . 查询时间(2.818 秒)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孙起斌和导师钱声帮研究员等在激变变星的准周期振荡(QPOs: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研究方面获新进展。该工作利用TESS的巡天资料,首次在长周期矮新星HS 2325+8205的爆发期间发现周期约为2160秒的QPOs,并且发现QPOs的振荡强度与轨道相位有关。轨道相位与QPOs振荡强度的相关性的发现为激变变星QP...
The antimatter counterpart of a light atomic nucleus can travel a long distance in the Milky Way without being absorbed, shows the international ALICE collaboration in an article published today in Na...
Clues to a black hole’s origins can be found in the way it spin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binaries, in which two black holes circle close together before merging. The spin and tilt of the respecti...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崔英朕与孟祥存研究员在Ia型超新星领域获得新的进展。他们对Ia型超新星共有包层星风模型进行了流体动力学模拟,揭示了白矮星双星处于共有包层星风阶段时的物质损失机制以及主要的观测特征,这为后续的观测搜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国际科学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A&A) 近日以“Hydrodynamical simulations for the common-env...
磁场重联是改变磁场拓扑结构并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广泛存在于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现象中。在太阳大气中,磁场重联可以引起太阳爆发、加速能量粒子、加热日冕等,是太阳活动的重要驱动过程。
大会精彩回顾|构建雷达与空间开发发展的新模式。
2022年12月5日,国际天文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在线发表了云南天文台陈兴浩博士、丁旭博士、国家天文台张孝斌研究员和云南天文台李焱研究员、季凯帆研究员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基于TESS巡天数据认证了123颗新的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使已有该类型脉动食双星样本增加了约35%,为深入研究其内禀光变特征及内部结构与演化提供了更完备的样...
通过对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原理样机在2013年加蓬日全食期间取得的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FASOT团组在弱偏振信号测量方面取得了科学和技术两项关键性进展,为正在研制的第一和第二代FASOT以及未来的大型日冕仪COMPASS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Earlier this year, astronomers were keeping tabs on data from the 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 an all-sky survey based at the Palomar Observatory in California, when they detected an extraordinary flash...
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与CME理论研究团组运用磁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太阳紫外暴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太阳紫外暴(约为20000度以上)可以在高密度、低温(几千度)的低色球中产生。撕裂模不稳定性磁重联引起的小尺度激波等局部压缩加热是热能产生的主要物理机制,在重联磁场强度高达500高斯的情况下,磁重联区域产生的热能平均功率密度可达到1000尔格每立方厘米每秒,与紫外暴产生时所释放能量的平均功率密度相...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研究人员利用光学和近红外太阳爆发探测望远镜(Optical and Near infrared Solar Eruption Tracer,ONSET)和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SDO)卫星的地空联合观测,为处于弱磁场区的一个大尺度马蹄形太阳暗条成功构建出了整体的三维磁场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其物理参数和拓扑...
2022年11月16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单位与相关单位、兄弟学会的代表,以及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科协的领导近二百人,欢聚一堂,热烈庆贺中国天文学会百年华诞,缅怀历史、展望未来,畅叙中国天文学发展大计。部分领导和代表以线上方式参加大会。
30多亿年前火星可能曾经是一颗宜居的星球,有较厚的大气,也有海洋,但如今火星大气十分稀薄且干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磁场是造成如今地球与火星大气环境的差异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球具有较强的全球性偶极子场,大部分太阳风粒子会被偏转,从而不能进入地球磁层(如图1所示)。相比于地球,火星缺乏全球性偶极子磁场,太阳风可以到达较低高度,从而直接与火星大气发生相互作用,能更有效地传递能量至火星大气粒子,从而使得一...
研究人类居住的太阳系附近的银河系环境、构成银河系生态系统的多种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超新星爆发等星际活动对地球乃至人类演化的影响等等是天文学领域里的重要话题。这些都依赖于准确绘制银河系的三维物质分布。近日,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提出一种利用超长波观测(在射电天文学领域,超长波或者超低频指频率在30MHz以下的电磁波)来构建银河系电子分布的新方法。这个方法无需对银河系的电子分布做任何先验...
In this talk, I will introduce the precise late-time asymptotics for the scalar field in the interior of a non-static subextreme Kerr black hole, which provides a new proof of the generic $H^1_{lo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