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 光谱分析 波谱分析 质谱分析 热谱分析 色谱分析 光度分析 放射分析 状态分析与物相分析 分析化学计量学 分析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分析化学 DNA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0.298 秒)
在pH 7.2 Tris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荧光、粘度等方法研究了染料木素、染料木素葡萄糖苷、染料木素7,4’-二-O-β-D-葡萄糖苷与小牛胸腺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在ctDNA存在下,染料木素及其葡萄糖苷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均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三种化合物的加入均能有效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而猝灭方式并不唯一。另外,ctDNA溶液的粘度也都随三种化合物的加入而增大。据此推断...
以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硫杂蒽酮稀土铕(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H 7.10的模拟体液条件下,当DNA存在时,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使DNA的圆二色谱中的负峰发生较大变化,导致DNA的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DNA存在时有较大的增加, 表现出增色效应, 同时使溴化乙锭(EB)-DNA体系的荧光...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法研究了十二羰基三铁簇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簇合物存在下,DNA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明簇合物的荧光强度随DNA的加入其荧光强度增加,说明簇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合成了两种新的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Cu(HAsp)ImH2O]SO4·4H2O与[Cu(Asp)Im (OH)]·4H2O,HAsp代表天冬氨酸分子,Asp代表天冬氨酸离子,Im代表咪唑)。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分析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明显不同:...
合成了四种N,N′-双(2-吡啶甲酰胺)-1,2-乙烷(H2L)稀土配合物。经过对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分析,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2L)(NO3)2](NO3)·3H2O(Ln=Sm, Eu, Gd, Tb)。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体H2L中酰胺羰基氧和吡啶氮分别与稀土离子配位, 硝酸根为双齿配体, Ln(Ⅲ)与H2L形成了1∶1的螯合物。另外, 通过...
用荧光及可见光谱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硫堇的包合以及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 7.2的PBS缓冲液中,β-环糊精以1∶1包合硫堇,包合常数为527 L·mol-1(可见光谱法)、 444 L·mol-1(荧光法);DNA的引入使环糊精-硫堇包合物的吸收波长红移,吸光峰强度降低;环糊精-硫堇包合物的荧光发生蓝移并有猝灭现象,猝灭常数为6.12×104 L·mol-1。荧光及可...
利用分子荧光探针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阿特拉津(Atrazine)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选用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考察了阿特拉津浓度、磷酸盐、离子强度以及碘化钾对系统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存在猝灭现象,并同时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猝灭方式。KI对ct-DNA-Atrazine体系的荧光猝灭及阿特拉津使ct-DNA紫外吸收的增...
研究了啶虫脒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作用。加入啶虫脒导致DNA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316.0 nm处,存在一处共振光散射增强峰。由此建立了一种以DNA为探针检测农药啶虫脒的新方法。体系的最佳条件为,实验选择了pH 1.73为适宜酸度;加入10 μg·mL-1浓度的DNA溶液的体积为 2 mL;在室温条件下,体系的反应需要30 min达到稳定;“啶虫脒-DNA-H2SO...
本文用紫外光谱、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聚阳离子海美溴铵(PB)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溴化乙锭作为与DNA结合的荧光探针,考察PB对其结合体系的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PB与DNA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NA二级结构的构型产生影响。IR光谱表明,PB通过磷酸基团和DNA碱基与DNA发生相互作用,DNA/PB复合物的形成引起DNA二级结构的构型变化,这一点也在CD光谱分析中得到验证...
在pH 7.0 Tris-HCl缓冲溶液及0.017 mol·L-1 NaCl介质中,鲱鱼精DNA与10 nm的金纳米粒子形成较稳定的结合物使得金纳米粒子不聚集,体系的散射信号较弱。当有Hg2+存在时,DNA与Hg2+形成更稳定的DNA-Hg2+结合物,金纳米粒子聚集导致572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增强。在3.87 μg·mL-1 金纳米粒子-11.7 μg·mL-1 DNA-pH 7.0~17 m...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手段研究了L-半胱氨酸二肽(Cys-Cys)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推测了其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式。结果表明: 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DNA-Cys-Cys体系的紫外光谱先呈减色效应,继续增大其浓度时又呈增色效应;盐效应实验表明此相互作用容易受环境中离子强度的影响;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猝灭,Stern-Vol...
本文用紫外光谱、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聚阳离子海美溴铵(PB)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溴化乙锭作为与DNA结合的荧光探针,考察PB对其结合体系的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PB与DNA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NA二级结构的构型产生影响。IR光谱表明,PB通过磷酸基团和DNA碱基与DNA发生相互作用,DNA/PB复合物的形成引起DNA二级结构的构型变化,这一点也在CD光谱分析中得到验证...
在研究DNA与儿茶酚胺类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以碳纤维电极(CFE)为基底,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DNA-过氧化聚吡咯(PPyox)生物复合膜传感器, 与单一的DNA或PPyox修饰层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DNA的一级序列如β-球蛋白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Exon)转化为分子“结构图”, 然后由所得“结构图”提取图的不变量, 如分子连接性指数. 以图的不变量作为自变量, 再由相似度计算公式或距离公式进行相似度计算, 其相似度的大小显示不同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 运用这种方法对人、 猴及鼠等8个物种的β-球蛋白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的相似度进行计算, 所得结果与生物学中的进化树符合得较好.
以量化的分子结构参数和实验结果为依据, 运用模式识别技术、多元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了目标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建立了准确性较高的2个键合常数预测模型和1个作用模式预测模型. 初次量化的分子结构参数有21种, 经过筛选发现其中的10种参数对相互作用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抗癌药物的分子设计和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