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化学 DNA相关记录262条 . 查询时间(0.296 秒)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法研究了十二羰基三铁簇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簇合物存在下,DNA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明簇合物的荧光强度随DNA的加入其荧光强度增加,说明簇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合成了两种新的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Cu(HAsp)ImH2O]SO4·4H2O与[Cu(Asp)Im (OH)]·4H2O,HAsp代表天冬氨酸分子,Asp代表天冬氨酸离子,Im代表咪唑)。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分析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明显不同:...
合成了四种N,N′-双(2-吡啶甲酰胺)-1,2-乙烷(H2L)稀土配合物。经过对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分析,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2L)(NO3)2](NO3)·3H2O(Ln=Sm, Eu, Gd, Tb)。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体H2L中酰胺羰基氧和吡啶氮分别与稀土离子配位, 硝酸根为双齿配体, Ln(Ⅲ)与H2L形成了1∶1的螯合物。另外, 通过...
用荧光及可见光谱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硫堇的包合以及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 7.2的PBS缓冲液中,β-环糊精以1∶1包合硫堇,包合常数为527 L·mol-1(可见光谱法)、 444 L·mol-1(荧光法);DNA的引入使环糊精-硫堇包合物的吸收波长红移,吸光峰强度降低;环糊精-硫堇包合物的荧光发生蓝移并有猝灭现象,猝灭常数为6.12×104 L·mol-1。荧光及可...
利用分子荧光探针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阿特拉津(Atrazine)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选用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考察了阿特拉津浓度、磷酸盐、离子强度以及碘化钾对系统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存在猝灭现象,并同时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猝灭方式。KI对ct-DNA-Atrazine体系的荧光猝灭及阿特拉津使ct-DNA紫外吸收的增...
研究了啶虫脒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作用。加入啶虫脒导致DNA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316.0 nm处,存在一处共振光散射增强峰。由此建立了一种以DNA为探针检测农药啶虫脒的新方法。体系的最佳条件为,实验选择了pH 1.73为适宜酸度;加入10 μg·mL-1浓度的DNA溶液的体积为 2 mL;在室温条件下,体系的反应需要30 min达到稳定;“啶虫脒-DNA-H2SO...
本文用紫外光谱、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聚阳离子海美溴铵(PB)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溴化乙锭作为与DNA结合的荧光探针,考察PB对其结合体系的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PB与DNA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NA二级结构的构型产生影响。IR光谱表明,PB通过磷酸基团和DNA碱基与DNA发生相互作用,DNA/PB复合物的形成引起DNA二级结构的构型变化,这一点也在CD光谱分析中得到验证...
利用适用于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尤其是生物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的改进的半经验方法RM1BH和达到线性标度的新的半经验算法以及SimuCal_SE方法, 与自主开发的量子化学程序包SimuPac 1.0, 对4组一系列DNA和RNA碱基的氢键结合能进行了计算. 这些计算包括单一碱基类型和混合碱基类型两大类情形, 最大的原子数达到1064个. 计算结果表明, 在碱基层数较少时, DNA和RNA氢键结合能...
在pH 7.0 Tris-HCl缓冲溶液及0.017 mol·L-1 NaCl介质中,鲱鱼精DNA与10 nm的金纳米粒子形成较稳定的结合物使得金纳米粒子不聚集,体系的散射信号较弱。当有Hg2+存在时,DNA与Hg2+形成更稳定的DNA-Hg2+结合物,金纳米粒子聚集导致572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增强。在3.87 μg·mL-1 金纳米粒子-11.7 μg·mL-1 DNA-pH 7.0~17 m...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手段研究了L-半胱氨酸二肽(Cys-Cys)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推测了其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式。结果表明: 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DNA-Cys-Cys体系的紫外光谱先呈减色效应,继续增大其浓度时又呈增色效应;盐效应实验表明此相互作用容易受环境中离子强度的影响;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猝灭,Stern-Vol...
本文用紫外光谱、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聚阳离子海美溴铵(PB)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溴化乙锭作为与DNA结合的荧光探针,考察PB对其结合体系的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PB与DNA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NA二级结构的构型产生影响。IR光谱表明,PB通过磷酸基团和DNA碱基与DNA发生相互作用,DNA/PB复合物的形成引起DNA二级结构的构型变化,这一点也在CD光谱分析中得到验证...
研究发现, [Ru(phen)2dppz]2+表现出非常强的自聚合倾向, 并显著影响DNA的键合性质, 有关方面的研究应引起科研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运用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Ru(bipy)2(dppz)2+和苯胺红T两种荧光试剂与PNA-DNA、ds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同一荧光试剂与PNA-DNA、dsD-NA两者之间发生不同的作用,从而说明了PNA-DNA、dsDNA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对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在研究DNA与儿茶酚胺类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以碳纤维电极(CFE)为基底,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DNA-过氧化聚吡咯(PPyox)生物复合膜传感器, 与单一的DNA或PPyox修饰层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DNA的一级序列如β-球蛋白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Exon)转化为分子“结构图”, 然后由所得“结构图”提取图的不变量, 如分子连接性指数. 以图的不变量作为自变量, 再由相似度计算公式或距离公式进行相似度计算, 其相似度的大小显示不同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 运用这种方法对人、 猴及鼠等8个物种的β-球蛋白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的相似度进行计算, 所得结果与生物学中的进化树符合得较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