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1705条 . 查询时间(0.438 秒)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专利: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旋流装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的磁测量实验课题组,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队紧密合作,首次在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测量到内扭曲模的磁扰动幅度分布,并进一步通过磁涨落和电子温度涨落的关联,确定了磁不稳定性诱发的发电机(Dynamo)效应的大小和方向,表明该发电机效应对磁约束聚变装置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电流分布控制起重要作用。该工作以“Fluctuation-induce...
2023年6月6日,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项目团队成功开展国内首个对铯-137(137Cs)放射源的年龄测量方法研究,该方法借助了伽马能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系国内首创。铯-137放射源年龄测量方法的研发丰富了核法证学方法,促进了核法证学学科建设,为打击核及放射性材料走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离子诱导喷雾离子化方法和装置
2023年5月13-14日,第三届低温等离子体基础研讨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放电等离子体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团队承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六十余名等离子体领域专家、老师和学生参会,分享了最新的低温等离子体基础研究工作。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张远涛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原理的质谱源内解离装置
近日,中科大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提出了可用于精确模拟等离子体碰撞现象的弱收敛算法。该方法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理论与统计学,巧妙地实现了在弱收敛意义上对碰撞过程的精确模拟,其计算效率比具有同样精度的传统强收敛算法可提升20倍以上,做到了真正的“以弱胜强”。该工作推动了等离子体碰撞类过程的模拟研究,也为发展高效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计算物理领域著名期刊《计算机物理通讯》...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专利:压力温度可调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2023年5月11日深夜,位于泰国翁卡叻县的泰国核技术研究所TT-1(Thailand Tokamak-1)装置大厅里,在现场三十余位中泰科研人员的共同见证下,TT-1装置当天第100次等离子体放电成功完成,这也是TT-1装置在泰国新址首次验证了其物理实验能力。
2023年5月8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建造的CRAFT导体性能研究平台氦低温系统一次性调试成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计要求。为满足导体性能研究平台及中心螺管模型线圈测试系统的降温要求,等离子体所低温工程与技术研究室团队设计建造了1KW@4.5K氦低温系统。该系统由氦压缩机系统、氦制冷机冷箱系统、低温控制与电气系统、氦气纯化系统、氦储气回收系统、气源系统等组成。该套系统从2021年初...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团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团队和北京大学张青团队研究了机械剥离的InSe中面外激子的荧光发射增强,最大增强因子达34000,为面外激子光学性能的调控和面外偶极取向的集成光子设备的设计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托卡马克聚变等离子体遭受破裂风险,破裂产生的热流和电磁力及逃逸电子威胁装置安全。破裂不稳定性是一种多场复杂物理问题,当前认为破裂起因于一种快物理过程,通常称之为热湮灭(thermal quench),随后发生等离子体电流猝灭(current quench),破裂过程中产生快电子,最终形成逃逸电子束。本报告将主要探讨等离子体破裂机理及快电子动力学问题,促进实验发现与数学表述有机结合,深入理解破裂物理...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金工车间)招聘1名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