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物理学 院士相关记录407条 . 查询时间(0.931 秒)
中国科学院2009年12月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中科院今年同步选举产生6名外籍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总人数为714名,外籍院士总人数为56名。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万元熙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9年新当选的48名院士名单。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万元熙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11月24日,俄罗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若尔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Zhores Ivanovich ALFEROV)院士到长春光机所访问,并向该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做了题目为“20世纪的半导体革命/Semiconductor Revolution in the 20th Century”的精彩报告。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2009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召开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任命大会。会议宣布,聘任王恩哥院士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任命陈晓林(兼)、沈波、龚旗煌、刘玉鑫、王宇钢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
“上世纪信息时代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以及半导体、电子学等的成就,但当时我们对量子世界是被动观察和解释。进入21世纪以后,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神奇的量子世界,我们也在进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操控’的调控时代。”日前,在浙江大学召开的以“物质的新状态和量子相变”为主题的2009杭州量子物质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于渌在接受《科学时报》...
2009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南非举行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0届院士大会上,新增50名TWAS院士。量子信息实验室主任郭光灿教授由于在光学和物理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当选为第20届TWAS院士
2009年10月19日至23日,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二十届院士大会暨该院第十一次学术大会在南非德班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科学家出席了此次大会。
1961年,波谱学家王天眷研究员在中科院中南物理所(后更名为武汉物理所,现为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创建磁共振波谱学科。经过几代波谱人的辛勤耕耘,当时小小的研究室如今已变身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已经成为国内波谱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时值建国和建院60周年的喜庆时节,记者聆听了波谱学家叶朝辉院士关于波谱学的全景解读。
俞大光 (1921.1.22-- ) 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44年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毕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
海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吉林大学教授、物理学科创始人之一吴式枢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2月27日9时48分在长春与世长辞,享年86岁。
宋家树,籍贯安徽舒城,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50年代从事高温合金及金属强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之后,在特种核材料应用研究这一科技领域中进行了长期的开创性的研究,有很多创造发明。
胡仁宇,1931年7月20日出生于浙江江山,原籍浙江江山,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及核测试技术工作。先后筹建并领导了多种核物理实验室,承担有关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测量和其他核测试工作。开展了强脉冲混合辐射场的各种特性的测量工作。70年代末以后,参加组建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使其初具规模并取得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1991...
经福谦,1929.6.7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江苏淮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四川大学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经院士长期从事高温高压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核物理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张兴钤,河北武邑人,1921年10月16日出生,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矿冶系。1949年获美国科士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195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科技委顾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