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历史学相关记录48841条 . 查询时间(1.785 秒)
刘晓勇(1979-),男,汉族,陕西旬阳人,中共党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主任、陕西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宝鸡高新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近日,八卷本《中国宗族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2014年11月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的结项成果,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其中“辽宋夏金元卷”(47万字)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王善军教授独著。
《西南文物考古》是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文物考古类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12篇,内容涉及考古发现、巴蜀文化研究、聚落考古、山地考古、文化遗产研究、科技考古等方面。
2024年4月8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4年度培训班(华东片区轮训)在南京开班,江苏省副省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徐缨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Text Cultures)是一个以中国古代文本研究为主,兼具全球视野的研究机构。她将直面当代学术,挑战性的探寻新方法和提出新观点,并提供对中外古代文本体系进行全面研究的机会。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拥有国际性和跨文化的视域,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博士生、博士后、青年教师以及...
暨南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4月,是隶属于暨南大学文学院的科研机构。研究所前身为暨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2006年,历史系以王银田教授和赵善德副教授为主,建立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二级学科,招收汉唐考古和岭南考古方向硕士研究生,至2012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为止,共培养了硕士生19人。
《武汉沦陷史》为第一部专题研究武汉沦陷时期历史的断代史,由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涂文学、武汉博物馆馆长刘庆平共同主编。全书共计73万字,以沦陷时期的武汉为研究对象,全面讲述这一时期武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敌我双方的军事斗争、伪政权的演变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缅怀武汉抗战英烈和武汉沦陷死难同胞。
北京城里的王府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拓城开始,一共修造了多少王府宅第(包括公、侯、伯、子、男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实在难以考其确数。现在大名鼎鼎的王府井大街,当年就曾是王府荟萃之地。个别的王府旧址,扩建成了清代王府。清代把王府建筑发展到了顶峰,清代封爵制度是封诸王,不设郡国,把诸王留在京城,赐建府邸,形成了封王设府的特点。清代时亲王、郡王的住宅,才能称为王府;贝勒以下的住宅称府。清...
《例外变革:斯图亚特时期英国君主外交特权研究》是国内首部专门研究斯图亚特时期英国君主外交特权的著作。结合中世纪以来有关宣战、媾和与盟约权的理论,在英国近代政治制度转型的宏大背景下,本书考察了斯图亚特时期君主与议会在外交领域的持续冲突,分析了冲突引发的君主与议会之间有关国家外交权力行使方式的争议以及1688年革命之后该权力的变革过程与结果。
为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共同推进两地传统服饰文化长远发展,2024年4月6日上午,韩国韩服模特协会与东平县旗袍文化协会在大运河传习中心举行中韩模特交流签约仪式,为两地长久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4月6日晚,“中韩中年模特交流沙龙”活动在东平大宋不夜城广场举办,与国际友人共享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东平人民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解放北路867号,前身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北京路374号,前身为南越王宫博物馆。
山东大学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依托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以培养最优秀的新时代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人才为目标,以构建和完善考古学、博物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学科发展方向,以科学发掘出土的文化及自然遗存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史料,对中国古代文明展开全方位的追本溯源和深入探究。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江河淮济)之一济水之南而得名。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远古文明在这里孕育,商、周为谭国,春秋战国属齐国,秦属济北郡。2019年1月济南市莱芜市合并,原莱芜市区划并入济南,改为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莱芜高新区。莱芜区春秋为齐·嬴邑,秦置嬴县,至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嬴县延续800多年,到唐·长安四年(704年),在原嬴县基础上置莱芜县。这里...
为加强作者与学术期刊的联系,促进学术交流交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沈天鹰带队《安徽史学》编辑部一行四人,于2024年3月27日,赴暨南大学历史学系座谈交流。历史学系主任刘正刚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历史学系多名教师和研究生列席参加。
在17世纪英国内战的历史语境中,爱德华·柯克出于现实政治需要,将《大宪章》塑造为一种反抗专制王权和捍卫臣民自由的“神话”。伴随着英国的海外拓殖,《大宪章》来到北美,并与特许状一起成为殖民地自治传统的一部分。在殖民地反英运动中,北美革命者与英国激进派遥相呼应,令《大宪章》在两个层面上发挥了强大的政治能量:其一是作为抵制母国政策的政治话语;其二是作为高度象征意义的权利和自由的护身符。美国独立之后,《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