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体育科学 >>> 运动心理学 >>>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运动心理学相关记录552条 . 查询时间(0.786 秒)
ABSTRACT THE EFFECT OF POST-EXERCISE MEAL COMPOSITION ON INSULIN ACTION SEPTEMBER 2007 KAILA A. HOLTZ B.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M.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Directed by: P...
新兴的交互式电子游戏(Interactive Video Game,或称体感游戏)是否能够成为一种新的身体锻炼方式呢?本研究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交互式电子游戏在体育教育及健康促进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交互式电子游戏在促进身体活动水平,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支持,与此同时,对参与者具有一定短期动机作用(吸引活动参与)和情绪(愉悦体验、心境)改善作用,并对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在促进体力活动的研究中,传统理论过于强调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宏观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社会生态模型作为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分析框架,为体力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即综合考虑个体及环境的各层次影响因素:个体内层次、人际层次、组织层次、社区层次和政策层次。本文对该模型在体力活动领域的应用演进以及各个层次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未来应用该模型的相关干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运动情境中情绪的人际效应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运动情境中,情绪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及其与运动员、教练员、队友、对手等之间的人际互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情绪-社会信息模型,并以此结合相关研究探讨运动情境中情绪人际效应及其在运动领域中的适用性,并对未来研究给予了展望。
惊跳反射是动物及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应对意外刺激或遇到险情时的一种避险保护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由于其对刺激的高敏感性以及测量过程中无创伤、非侵入性的优点,常常被用作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指标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重要表征。文章主要介绍听觉眨眼反射(acoustic eyeblink startle , ASER)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以及方法学的特点,并对ASER技术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考察不同时间点上不同水平网球运动员对击球线路知觉预判特征。被试者分为网球专业组、熟练组(2级运动员组)和新手组3个水平,实验使用网球比赛相持阶段不同时间点的图片为预判材料,让被试者看图片做又快又好的击球线路的判断。结果发现,在正确率上,直线击球线路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斜线击球线路;专业组击球线路正确率显著高于2级运动员组,2级运动员组显著高于新手组;t0时间点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t1时间点的正...
视频:2006年世界锦标赛录像(4)。
邵作刚,男,副教授,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教学与训练方向,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于公共体育教研部,并从事学校的学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2002年任教于体育与运动学院的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的田径和篮球的本科教学,参加多个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
张靓,1976年2月出生,江苏南通人。1993年考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攻读体育教育学士学位和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2006年至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工作,现为体育与运动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运动生物化学,健康体适能,细胞分子生物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的生理生化监控、运...
宋湘勤,女,1978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与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
郎健,教授,196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生足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主教练。率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2003年、2007年、2009年率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大学女子足球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曾获得了季军的优异成绩。1996年获“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光荣...
殷恒婵,女,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常委,中国心理学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高校...
利用《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运动心理技能自评问卷》,对27名青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运动心理技能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实施8周的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表象训练和团体辅导等心理干预。结果表明:青年排球运动员的放松、自我调节、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情绪稳定性、动机强度等偏低;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准备程度、动机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腹式呼吸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提高了运动员...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 1-yr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ases of eating disorders (ED) and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ED among adolescent female and male elit...
将自我损耗理论应用到运动心理学领域,阐述运动领域自我损耗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预防损耗给运动员带来的消极影响。具体来讲,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决策过程以及影响运动员比赛节奏的干扰会使运动员产生自我损耗,而注意指向和自我控制的练习会帮助运动员更好进行自我控制。以此为基础,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得到有针对性的启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