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相关记录580条 . 查询时间(2.437 秒)
11月17日,由楚雄州博物馆与上海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霓彩彝裳——中国彝族传统服饰精品展》在上海嘉定博物馆开展,展期将持续至12月17日。
2023年11月15日,云南民族博物馆策划组织的原创展览“云享霓裳——云南民族纺染织绣展”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
11月15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青海省文化馆承办的“长城长河湟美”青海明长城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春、夏、秋、冬四季的写生创作和作品优选集结与广大观众见面。
11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型藏戏《意卓拉姆》在顺利完成青甘川18站43场巡演任务后,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圣雪莲藏戏传习中心完美收官。
11月11日,2023年兰西城市群锅庄舞邀请赛在西宁体育场火热开赛,来自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19支民间锅庄舞代表队的530名锅庄舞爱好者以“舞”会友,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传统舞蹈盛宴。
“民族艺术学”涉及对于“民族艺术”及“民族”和“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因此,讨论应当由中国语境中对“民族”概念的理解开始。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青海省70家单位评估合格。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包括骆驼泉传说、青海汉族民间小调、土族於菟、青海越弦、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土族婚礼等。
10月31日,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花烂漫·青春撷英”2023年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暨首届江苏十佳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在江苏省南京市启幕。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更登才让唐卡作品入展,展示了青海省传统文化的魅力。
10月27日至11月15日,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绣中华·花儿与少年——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将在西宁市文化馆举办。
10月23日下午,由青海省文化馆主办的“银龄逐梦·余霞满天”2023年青海省文化馆首届老年艺术周展演活动在青海省文化馆群星剧场启幕。
作为口头诗学,当代粤北过山瑶体系中的日常瑶歌既保持了对底本的推崇,注重瑶族历史文化传统语境的重现,又在日趋变化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养分,呈现出新时代的新兴事物,并注入外来多元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元素。本文基于当代粤北瑶歌的变迁进行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并总结当代瑶歌变迁的主要特征。
10月19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我省非遗项目亮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第二届“金针杯”中国传统工艺刺绣大赛中,土族盘绣、湟中堆绣分别获得最佳作品奖和金针新锐奖。
云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民族文化百花齐放、非遗音乐多彩鲜明。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大会系列活动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们将共聚昆明,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探讨音乐传承发展,共谱友谊乐章。
布依族(图)     布依族       2023/10/16
我国西南地区南北盘江与红水河流域,是该族重要的发源地。族源可追溯至“骆越”,春秋战国时期其先民曾建立“夜郎国”,元明清时期先后被称为“八蕃”、“仲家”、“夷家”等。有自己的语言,可分为黔南、黔中、黔西三个土语区;历史上无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创制了布依文。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节日以“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为代表,其他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目前,总人口约287万,主要分布在黔、滇、川等省,有2...
保安族(图)     保安族  保安三庄  保安人       2023/10/16
其先民自明代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俗称“保安三庄”),自称“保安人”,清朝同治年间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一直被称为“保安回”。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与回族相同。目前,总人口约2万,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有1个自治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