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生态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人口生态学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0.782 秒)
提升居住满意为影响迁移意向与行为之重要诱因,Speare 与其同僚发展出迁移研究之居住满意模型,该模型假设居住满意为影响个人及家户背景因素与迁移之中介变项;传统迁移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个人及家背景因素之解释力则因居住满意之影响而大幅降低。然而后续引用此一居住满意模型之迁移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同时,背景变项中考虑了居住时间,社会网络等具体小区依附事实,却忽略了情感层面的依附性亦可能影响迁移意向与行为。...
人口、生态与地租制度     地租制度  生态  人口       2008/5/10
The land-rent typ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history espe-cially in later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From long period,the sharecorpping syst-em was changing ...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a slum survey in Nairobi, Kenya, to examin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assessed health status among 1,654 teenage boys and girls. Analysis involved logistic regression ...
Volta Region, one of Ghana's ten administrative regions, ha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malaria in the country. The present paper assesses the patterns, levels, and trends of malaria prevalence among i...
我国环境与自然资源现状1、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生态赤字扩大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达50亿吨,占世界流失量的1/5;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加快,每年以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已达1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森林减少,生物物种大量灭绝;水体污染严重,“水荒”加剧和洪涝灾害频繁。
作者提出城市人口适度规模不是一个静态的数值,而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先验的数值,而是一个系统决定的综合结果。作者提出了适度人口规模的EFS模型,就是说城市人口、环境、功能和空间演化共同构成有机的城市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的变动,综合决定了一定时期、一定标准下的城市人口适度规模,并决定了这一适度规模的变化趋势。基于这一研究假设,论文具体探讨了上海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的有关问题,分析了影响城市规模变动的积...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的持续发展要想成为可能,就必须协调好人、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能否维持自身的平衡与良性循环,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延续和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的范式,即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目前,这门新兴学科所通用的概念基本上来自人口学、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原有的东西,尽管这是必要的,但无疑又是不够的,发展属于新兴学科自己独有的范式恐怕是今后的一个重点。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刚刚起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显然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虽然有学者捷足先登地出版了这样那样的...
人口多、经济落后、资源缺乏且空间分布不平衡是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问题。过去的三十年,中国政府和人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使我国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同时,经济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上个世纪末,中国达到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这都为新世纪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
广州市食物硒含量及居民硒摄入量。
人口老龄化是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的主导因素——这是著名肿瘤学专家郝希山院士主持的“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研究”这项课题得出的结论。不久前,该项研究成果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建国以来肿瘤预防医学领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研成果。
通过对北宋以来我国人口和生态问题演变的考察,本文认为北宋标志着我国生态问题的恶化由局部扩展到全国,这主要是因为北宋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现了持续而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我国的生态破坏并没有像世界历史上有些文明(如玛雅文明)那样威胁到文明的延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我国广阔的地域条件使得过重的人口压力可以从生态受到破坏的地区转移到人口压力较小的地区。
摘要 21世纪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由于水资源的诸多问题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因此辨明人类活动各因素对水资源影响作用的大小,并依此找寻发展的对策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计算2000年中国的水足迹的基础上,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中国水足迹的影响因素,分解了人口、富裕和技术等对中国水资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水资源的消费足迹为7678.45...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历次人口调查资料,对过去50年间的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者采用RobertoBachi的迁移人口偏好指数研究省际人口迁移及西部和其他地区人口迁移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一些选择因素,如迁移距离、本地人口、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资、工业结构、就业率及失业率、政府政策、自然资源与环境、教育和其他一些地区性社会经济要素,建立Narayana...
本文在分析人口逆淘汰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机制创新,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信息素质提高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要通过城镇化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逆淘汰,一是处理好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大力提高市民的现代化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二是处理好体制内户籍人口与体制外非户籍人口的关系,大力提高城市“准市民”人口的工作和文化素质;三是处理好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