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逻辑学 >>> 语言逻辑 >>>
搜索结果: 61-66 共查到语言逻辑相关记录66条 . 查询时间(5.421 秒)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是西方符号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她提出的解析符号学思想是对传统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的解构与重建。她借鉴多种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将它们转换成她的动态符号学理论。在研究中,克里斯蒂娃反对结构主义对符号的静态研究,主张在结构的生成与变化中把握符号。她的这一理论主张也决定了她的研究方法的多学科性质。本文主要从哲学、文学理论、语言学3个方面阐释克里斯蒂娃思想的渊源问题。
语言          2008/1/2
译按:西蒙娜·薇依 (Simone Weil1909-1943),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一生著述颇丰,思想尖锐广博;因英年早逝,她的思想少为人知;但随着其著作的整理出版,声誉日益上升。她的重要著作有《重负与神恩》(1952),《哲学讲稿》(1959),《西蒙娜·薇依读本》(1977)等。此文译自薇依的《哲学讲稿》,该哲学讲稿写于1933-34年,涉及感知...
“哲学不是各种思想模式中的一种,或者说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思想模式。我相信它有一种特殊性和一种使命,它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雄心,即成为放诸四海皆准的东西——必须考虑的是哲学想要成为普遍性这一事实。……当人们要去思考哲学,思考哲学是什么时,这种思考本身就不是哲学的。我感兴趣的正是这种东西。解构,从某种角度说正是哲学的某种非哲学思想。”   “我认为可以有一种思考理性、思考人、思考哲学的思想,它不能还原成...
没有一个更好的理论,就构不成反驳。[1] ──拉卡托斯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一个谚语,它由两个义素组成:“条条大路” ──不同的道路;“通罗马” ──同一个目的地。在汉语字典中阐释它的一个同义词是“殊途同归”,显然强调的是不同的方法最终达到的是同样的目的或目标,为第二义素,强调相同,尽管有不同,但最终相同。而我是使用这个成语的目的,则强调...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9日至30日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前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国内外学者近50名,其中外国代表4人,香港和台湾代表5人,17名学者在大会上发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逻辑与语言,报告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逻辑学、语言学以及两者的交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以下将...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然分开.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