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无线通信技术相关记录1802条 . 查询时间(0.435 秒)
根据光纤内光信号传输模式的不同,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在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中,我们接触到的光纤类型主要有:G.652、G.654和G.657,这些都是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主要用在短距离通信中,如数据中心内设备间互联等场景。按照材质,多模光纤分为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塑料光纤主要使用在工业控制和汽车的娱乐系统,总体占比较低。通信中常用的多模光纤为玻璃材质,常用类型包括:OM1、OM2、OM3、O...
2022年3月初,中国移动发布《2022年至2023年基站前传设备集中采购》招标公告,采购CWDM基站前传设备178763套、MWDM基站前传设备9638套。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对MWDM基站前传设备进行集采,MWDM向规模商用迈出了一大步。基站前传主要采用无源WDM技术。基于成本的考虑,无源WDM一般采用CWDM(粗波分),使用廉价的DML(直接调制激光器)光模块。基站前传的通道速率主要有10G和2...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很多问题本质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历史上不少影响无线通信发展的重大技术革新都归结为优化算法的效率提升。主要研究了5G 和后5G 无线通信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几类重要优化问题,回答这些优化问题背后的理论分析和算法设计难题。
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以下简称“学科”)所属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学科。依托该学科,1991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有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学科参与组建了“无线通信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紫金山网络通信与安全实验室”等。学科于2004年获教育部首批“创新团队”称号,200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定,目前本实验室设立如下五个研究方向:(1)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应用;(2)宽带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3)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4)短距离无线通信与泛在网络;(5)信息理论与编码。
5G和6G支撑的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如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等)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人群,为社会经济生活注入了新活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大数据应用创新领域,为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带来许多新的重要课题。为此,聚焦国际信息领域最新科技前沿,瞄准5G和6G的关键技术,成立了无线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团队,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通信和信号处理新技术及其在我区生态...
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在雷达、通信、信号处理中应用广泛,该类信号所激励下的非线性系统响应有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共振来增强NLFM信号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受到不同类型NLFM信号所激励的非线性系统共振现象,提出了实时尺度变换方法来处理高频NLFM信号,克服人为选择造成信号输出响应较差的缺点。同时,提出实时谱放大因子作为共振评价指标,准确评价NLFM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共振响应,讨论系...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094-2022《综合能源系统本地无线通信技术要求》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归口,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完成。该标准规范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本地无线通信协议,满足各类能源设备和低功耗传感设备数据传输要求,填补了综合能源系统本地无线通信领域标准的空白。
首钢京唐5500 m3高炉为克服传统冷却壁有线测温系统的缺点,应用新型水温差无线监测系统提高水温差监测精确度。系统选用数字芯片测温传感器,实现了0.01 ℃的高分辨率;同时,采用RF无线发射芯片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温度采集数据的无线传输和快速链接功能,解决了传统方式累计误差大、传感器可移植性差等问题。系统投入使用后,方便了工长及时全面掌握炉体热负荷变化情况,为高炉冶炼顺行提供了保障。
无线Mesh网络客户端的强移动性使得其需要在无线Mesh路由器之间进行频繁切换。为了解决当前无线Mesh网络中的切换认证方案无法同时实现高效率和高隐私保护的问题,利用密码学中的基于身份盲签名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具有隐私保护的高效的无线Mesh网络匿名切换认证方案。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信道的空时优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传输系统。通过在发射端产生不同的空时虚拟信道,与实际空间无线信道级联,构成系统的整体传输信道即协同空分信道。系统可以根据接收端的反馈信息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来优化虚拟信道,改善误码率(BER)性能。利用虚拟信道方法,可以使一根MIMO发射天线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传输多路叠加合并后的数据信号,从而可以使发射的不同数据信号的总路数超过发射天线的...
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是连接物理链路和网络层直接的纽带,是保证网络高效通信的关键协议之一。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的工作特性,首次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对轮询机制的接入控制协议进行了设计和实现。该设计充分利用FPGA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的特点,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和原理图相结合的方法,使用QuartusⅡ8.0进行综合和布线,...
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接口的数据分组检测算法,它在OFDM符号同步定时度量函数中采用一种新型归一化因子作为分母,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不仅有较高的检测概率,而且阈值的设置无需预先估计频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AWGN信道中,提出的算法使数据分组检测阈值设置更为灵活。此外,在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下,阈值可以直接根据相应AWGN信道的情形进行设置。
为了解决WSN中基于压缩感知(CS, compressive sensing)的数据收集方法会受不可靠链路影响的问题,首先通过实验对基于CS的数据收集算法中数据重构信噪比与链路误码率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根据WSN链路分组丢失特性将分组丢失问题分为轻负载和重负载2种情况。针对轻负载下的链路不可靠,建立随机分组丢失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邻居拓扑空间相关预测的CS数据收集算法,利用数据空间相关性减小错传的...
针对同时同频全双工场景中,宽带射频自干扰抵消方案缺乏性能分析这一问题,以多抽头射频域自干扰抵消结构为基础,以最小化剩余自干扰信号功率为准则,讨论了该结构中各抽头参数的最优解,进而分析了可实现的最佳自干扰抑制效果。数值与仿真结果表明,多抽头射频域自干扰抵消结构最佳的自干扰抑制性能与自干扰信号带宽、载波频率以及抽头时延与自干扰信道多径时延之差有关。信号带宽越大,或抽头时延与自干扰信道多径时延之差越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