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恒星形成与演化 星际物质物理学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知识库 恒星与银河系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1.581 秒)
脉冲星转动不稳定性的观测与研究。
研究人类居住的太阳系附近的银河系环境、构成银河系生态系统的多种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超新星爆发等星际活动对地球乃至人类演化的影响等等是天文学领域里的重要话题。这些都依赖于准确绘制银河系的三维物质分布。近日,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提出一种利用超长波观测(在射电天文学领域,超长波或者超低频指频率在30MHz以下的电磁波)来构建银河系电子分布的新方法。这个方法无需对银河系的电子分布做任何先验...
近期,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吴文博、赵刚研究员和薛香香研究员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光谱数据,揭示了约110亿年前银河系经历的GSE(Gaia-Sausage-Enceladus)主并合事件对银河系恒星晕整体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银晕中K巨星的运动学参数和空间分布,研究人员发现银河系恒星晕呈现出内扁外圆的“洋葱”结构,而此次GSE主并合事件可能对银河系恒星晕的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银...
近日,国家天文台陈静博士、罗阿理研究员、李荫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利用LAMOST DR9中分辨光谱数据发现了606颗特殊演化阶段的S型恒星,这是自1984年以来一次性搜寻S型恒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已发现的S型恒星约有1000余颗,该工作极大地扩充了S型恒星的样本,这为进一步研究恒星的演化以及慢中子俘获过程提供了极佳的资源。这也体现了LAMOST大样本光谱数据在证认特殊天体方面的优势。该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磁转动超新星爆发核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指出(α,n)反应是弱快中子俘获过程(weak r-process)中的主导反应,相关成果于3月9日发表在美国天文学会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近期,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萌、张华伟研究员、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向茂盛博士等使用红巨星样本的LAMOST光谱数据筛选出富含ɑ元素的“年轻”恒星,并对这些恒星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富ɑ元素的“年轻”恒星可能起源于双星演化,这使得人们对此类特殊恒星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2021,ApJ,922,14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