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5.569 秒)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引起贵州黄平县和六枝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 并以菌丝生长法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以及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了室内药效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贵州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 Ascochyta versabilis, 该病原菌为太子参病害新记录; 5种杀菌剂除75%百菌清可湿性...
为了研究乙酰甲胺磷及有毒代谢产物甲胺磷在辣椒酱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因子, 从而优化辣椒酱的加工过程,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分别检测辣椒酱加工中清洗、自然发酵和灭菌3个步骤中2种农药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流动水冲洗后, 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71和0.58; 自然发酵过程中, 经发酵微生物作用, 有部分乙酰甲胺磷降解为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加工因...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 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 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 50%多菌灵WP, 30%多·酮SC, 25%戊唑醇WP, 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 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
棉花黄萎病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影响, 目前仍无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 需要筛选最佳化学药剂, 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田间药剂防治和产量测定研究两种低毒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结果测定显示, 0.3%四霉素水剂浓度在0.6 g/L时, 抑菌效果最好, 抑菌率可达98.44%; 田间喷施药剂显示, 在推荐剂量下, ...
由致病性链格孢引起的叶枯病是栝蒌生产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 在安徽大别山栝蒌生产区发生严重。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12个代表性栝蒌叶枯病菌菌株对4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栝蒌叶枯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较高, 其EC50为0.013 0~0.219 μg/mL; 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对栝蒌叶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各菌株对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其EC50分别为0.997~...
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测定了12.5%阿扎霉素水剂不同质量浓度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2.5%阿扎霉素水剂500~1 000倍, 在大白菜播种后5 d第一次用药, 之后每间隔7 d施药 1次, 共施药3次, 温室盆栽试验最高防治效果为87.58%, 田间试验最高防治效果为80.62%, 其与对照药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间差异显著。植保抗生素12....
五氯硝基苯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 在环境中很难降解, 并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由于五氯硝基苯及其制备过程中的杂质(六氯苯、二噁英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危害极大, 因此多个国家对其采取了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监管措施。本文概述了五氯硝基苯的毒性和环境危害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介绍了五氯硝基苯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技术, 并对其今后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建议。
通过对储存玉米霉变初期的感官症状观察、分离菌的PCR检测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预测模型建立,探讨了识别、预防储存玉米发生黄曲霉毒素及其主要产生菌污染的实用方法。结果表明:籽粒色泽及致密性改变、表面有潮湿感、粮堆内局部发热等症状的出现可表征储存玉米有可能发生真菌污染。以毒素合成相关的全局性调控因子veA基因为靶标,对污染玉米样品分离菌进行PCR检测,扩增出约1.9 kb的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证明...
【目的】为了明确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亚致死效应,【方法】我们采用离体叶片浸渍法,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在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浸渍下的水稻叶片上处理72 h,然后观察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状况,并测定了其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结果】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处理组幼虫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蛹历期显著短于对照,雌雄成虫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LC10和LC...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作为微生物杀虫剂, 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卫生害虫的防治; 而利用Bt杀虫基因研制的转基因植物, 也在全球植物害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拓展, Bt新的功能被不断发掘出来。这些新的功能包括抗线虫、抗病杀菌、促进植物生长、环境修复等。本文从Bt的泛基因组结构及其遗传学特性分析入手, 在详细介...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 目前防治霜霉病主要依赖化学药剂, 其中羧酸酰胺类杀菌剂是一类重要药剂, 然而病原菌抗药性对其防效有重要影响。2015年本实验室首次在中国检测到抗烯酰吗啉的葡萄霜霉菌, 并开发了Tetra-Primer ARMS PCR快速检测法来检测抗药性。本研究利用此技术对采自山西省清徐县60株葡萄霜霉菌进行了烯酰吗啉抗性检测, 结果显示其中1株具有抗药性, 其他59株均为敏...
2015-2016年于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等方法测定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并于河南安阳枯萎病人工病圃和温室研究了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当新壮态浓度为10.0%时,抑制率分别为100.0%和93.1%; 4.0%~8.0%的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产孢量。0.25%和0.5%的新壮态浸种能显著增加棉花的株高...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及减少籽粒中DON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毒素积累的关键时期, 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进行了小麦花期前后不同时间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豫保1号’和2016年‘周麦18’上, 齐穗期 (Ⅰ-3, DAA=-1, Zadoks=59) 、始花期 (Ⅱ-1, DAA...
近年来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上升使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提高。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对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目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已达60%以上, 多菌灵的防效明显下降, 低于60%。研究明确了赤霉病的防控适期和防治次数, 对淮南、淮北主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自然发病鉴定, 并阐述了品种抗性和药剂防治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揭示, 选...
利用KT-10-Ⅱ型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玉米灌浆期三点斑叶蝉的防治试验, 研究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施药液量以及喷雾助剂等因素对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影响及对三点斑叶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人机飞行高度为距玉米株冠顶部1 m、飞行速度6 m/s、施药液量15 L/ hm2, 并加入1.5%喷雾助剂“迈飞”的条件下, 喷雾雾滴在玉米冠层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沉积密度分别达到41.9、2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