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耕作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土壤耕作学相关记录313条 . 查询时间(1.4 秒)
采取长期施用有机肥(CM)、1/2化肥氮和1/2有机肥氮(HCM)、化肥(NPK)和不施肥对照(CK)的土壤,用湿筛法分为大团聚体(2000~250 μm)、微团聚体(250~53 μm)和粉砂+黏粒组分(<53 μm),利用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土壤和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烷基碳/烷氧碳比值逐渐提高,并与土壤C/N呈显著负相关(R2 = 0.421,...
该研究旨在探讨日光温室条件下咸水灌溉对番茄生长发育和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试验采用负压渗灌设备在番茄不同生育期(全生育期、花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使用不同质量浓度咸水(淡水、3、5、7、9 g/L)和土壤基质势(0、-40、-80 hPa)下进行咸水灌溉,研究咸水灌溉对番茄产量、根质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不同生育期耐盐能力差异明显,花果期对土壤基质势与盐分胁迫...
为探究中国西部耕地流失规律,该文利用1999年、2009年遥感数据提取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变化信息,分析耕地流失量和空间分布,并结合地形数据、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等用Logistic方法定量分析耕地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9年间,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面积净减少1 393.25 km2,耕地流失1 811.78 km2,其中转化为建设用地157.05 km2,退耕还林/草...
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阐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特征,有利于缓和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基于苏皖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提取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考察其对耕地资源变化的作用机理及苏皖耕地变化驱动特征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归结为经济发展、人口与农业和制度与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带来耕地面积"N型"变化,人口与农业因...
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植被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植被恢复过程的实质是植被-土壤复合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该文通过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选择山西平朔州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排土场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复垦年限(3、5、10、12和17 a)土壤环境因子和乔木林地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环境因子和乔木林地植被生物量Logistic演替模型,并构建了土壤-植被交互影响的偏微分方程...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lphur application and irrigation water quantity on some soil properties of the calcareous soils and to limit the suitable concentration to o...
综述了多氯联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植物提取、植物转化和根际效应等方面的修复机理,自然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在多氯联苯污染修复功能方面存在的遗传缺陷,采用转基因技术对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的修复功能进行遗传改造。同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探索菲油果幼苗生长所需的最适土壤水分条件,对所试材料的耐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不同梯度的土壤水分含量(20%、40%、60%、80%)分别对1年生菲油果扦插苗进行栽培处理,正常管理作为对照。通过对菲油果幼苗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如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菲油果幼苗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耐受特性,并探索菲油果适宜生长的水分含量区间。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量...
应用PCR-RFLP方法对连作与轮作大豆土壤中反硝化微生物种群和分类进行研究。结果2种土壤样品中均可检测到反硝化微生物存在。从2种土壤中获取268个nirS基因克隆,46种基因型,其中连作土壤中有29种基因型,轮作土壤中有34种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2种土壤样品中均有优势菌群存在,并且连作土壤样品中反硝化细菌的优势菌群略多于轮作土壤样品。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nirS基因克隆序列与已知反硝化微生物具有较...
通过马铃薯玉米套作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两种控释氮肥提高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了氮素淋失,使耕层以下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减少28.60%,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6.32%,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磷、钾的淋失,分别平均减少5.72%和7.03%,使磷、钾的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8.67%和10.01%。控释肥减量处理(80%常...
江淮稻麦轮作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针对该地区作物种植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多,秸秆焚烧极为严重等突出问题,结合节能减排机械化种植模式设计了多功能稻麦免耕施肥播种机。该机利用固定道进行播种作业,同时采用动力防堵机构,能够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开沟、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机通过性能良好,减少作业能耗,实现一机两用。
粮食问题是中国重大战略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引起了众多关注。此文用剩余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耕地面积波动分析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1978—2008年这31年中,耕地面积总体上经历了“下降—增加—平稳”的过程,目前保持平稳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耕地面积波动属于古典波动,波动周期属中短期,振幅小。耕地面积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这些因素和耕...
Although shifting cultivation is practiced by millions of farmers, it is often blamed for caus-ing deforestation and keeping farmers in pov-erty. Our study focused on the Amazon basin, where small-sca...
In irrigation schemes under rotational water supply in semiarid region, the water allocation and irrigation scheduling are often based on a fixed-area proportionate water depth with every irrigation c...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有机肥可以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旺盛时期,使玉米干物质总量积累速率最大的时刻推后1~3d,增加了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氮肥配施有机肥能延长氮素积累的旺盛时期,其中,N2+M处理氮素积累的旺盛时期△t分别比N0、N1、N2、N3和FP处理延长了6、4、6、1和7d,该时段吸N量比FP处理增加 0.25 g/plant,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