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土壤学相关记录8193条 . 查询时间(3.944 秒)
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团队,聚焦肥力演变与肥料效益监测、中低产土壤改良、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土壤质量提升和肥料增效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创建一支服务乡村振兴、扎根于新疆农业生产一线、为新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专业化团队。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团队,围绕地膜污染和氮磷淋溶等面源污染防治,开展三方面研究:一是地膜及其衍生物残留危害规律和新型地膜、残膜回收、残膜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二是氮磷损失规律机制,以及精准水肥调控技术和产品;三是耕地质量评价、利用规划,以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政策,以实现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和宜居乡村建设的目标。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作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团队,团队长期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的研究与推广,重点研究新疆特色经济作物棉花、加工番茄的养分管理与高效施肥技术,针对新疆农田化学肥料的过量施用和施用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投入大但营养不平衡、过多注重养分投入而对养分释放强度时间与作物需肥规律吻合度关注不够、有机肥投入不足且秸秆还田替代技术不成熟、对肥料流失的控制和作物营养吸收障碍的研究滞后、作物专...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耕作与土壤环境团队,团队主要围绕农业光、温、土、肥、水等资源高效利用,开展作物高产栽培、耕作、土壤养分与环境等方面研究。成员共10人,其中在编6人(正高3人,副高、中级、初级各1人)、所聘1人、研究生3人;50岁以上2人、30-40岁4人、30岁以下4人。
本专业旨在面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土壤、生态、植物营养、土壤地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校、相关企业等单位胜任都市农业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求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国际视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国家土壤质量阿克苏观测实验站成立于2017年,以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建设于新疆农科院拜城农业试验站内。按农业部要求,实验站设站长1名、常务副站长1名,监测人员7名,辅助管理人员10名。实验站现有氮沉降在线监测系统、土壤CO2通量监测网络版、蒸渗仪4台、土壤水分自动监测、自动气象站、物联网、人工气候室、全碳测定仪等监测分析仪器45台套;播种、脱粒、种子分选等农机设备20台套...
“国家土壤质量新市区科学观测实验站”依托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建立,站址位于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小康路1号,占地60亩,距市区22km处,该地海拔高度600m,属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土壤为黄土状洪积-冲积物母质的灰漠土,质地为砂质壤土。
在亚马孙河流域,一种富含黑色物质的“印第安黑土”一直以来被当地农民用作提高土壤肥力的特殊肥料。现代研究发现,这种黑土其实是一种生物质炭,来自古老的动植物残余,为亚马孙盆地农业文明所留遗迹。目前,这种生物质炭的潜在功能正启发科学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找寻新途径。近日,一篇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的文章指出,全球制备和使用生物质炭的减排潜力可达到34亿—6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针对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尾菜、园林绿化等农林废弃物有效利用途径缺乏,污染环境,处理成本高,另一方面,蔬菜、园艺用草炭基质资源溃乏,大量开采致使生态系统破坏,水稻盘育秧需连年取土,破坏耕层的现状,研究废弃物开发新型蔬菜、园艺、草坪繁殖、水稻育秧基质及无土栽培基质。核心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废弃物高效机械粉碎、基质原料配伍、营养及碳氮比、pH、EC调节、腐熟化技术、微生物利用技术等。
围绕离田秸秆的无害化处置、功能化利用,以村为单位,提出了村级秸秆离田生态循环处置与再利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离田秸秆收集、运输、粉碎、高活性菌群组配、发酵熟化、产品复配(水稻育秧基质、蔬果通用型栽培基质、草本花卉专用栽培基质、高碳型土壤调理剂产品等)、产品应用等关键技术。该技术配置1000平方米避雨场、1台套发酵罐设备,处理秸秆生物质能力≥8吨/天,年处理秸秆废弃物2000吨以上,可定向生产功能型...
本研究室以核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研究方向。重点开展作物对土壤肥料利用率、作物对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的吸水及转运规律、农药在环境和作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残留和降解、水稻降镉叶面肥、重金属污染治理等研究,现有科研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员2名,助研2名,其中包括硕士2名。
当前,山东省湿地总面积186.9万公顷,其中人工湿地面积76.6万公顷,具备发展湿地农业的强大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湿地农业在我省发展迅速,已成为区域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新调优当地产业产品结构、培育由拼资源拼消耗向科技强农、绿色护农新动能转换的重点领域。农田生态与湿地修复团队以此为契机,重点开展湿地植物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湿地生态农业系统构建与调控技术、人工湿地配置与建造工程技术等方面...
2021“云上科普日”科普展览——土壤修复保护生态。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香蕉菠萝废弃茎叶为原料、鸡粪为辅料,采用微生物技术进行深度生物氧化处理,生产复合生物有机肥,并实现工厂化规模生产。该技术有效地将农业固废资源变废为宝,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近期,作者参加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黑土地保护工程民主督察野外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个人对黑土地保护的认识、看法和建议,希望黑土保护利用中的科技创新和支撑问题能够引起更多关注和更广泛讨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