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3590条 . 查询时间(2.078 秒)
水稻研究所,职能职责。主要开展水稻、油菜、玉米新材料创制、品种培育、育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种子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评价、保存、利用,优异基因资源发掘筛选。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职能职责。主要开展玉米资源引进、收集、评价、遗传改良;甜糯玉米、青贮玉米、普通玉米新品种培育、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引进、筛选、鉴定、评价;玉米生产繁殖配套栽培耕作技术研究;玉米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发;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研究;病虫害防治及绿色种植技术研发;丘陵山区玉米轻简化机械耕作技术集成研究。
特色作物研究所,职能职责。主要从事水稻(优质稻、再生稻、特色水稻、高效栽培)、麦类(小麦、大麦、燕麦等)、油料(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等)、食用豆(绿豆、蚕豌豆、小豆、芸豆等)、高粱、薯类(甘薯、马铃薯)、荞麦等农作物资源高效利用,新材料创建与品种选育,轻简高效配套技术研究、集成和成果转化与服务。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2年7月经重庆市科协批准成立,旨在加强同院士、专家的交流合作,为促进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
1994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组建了杂交小麦课题组。1999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育成一批冬性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创建“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2002年,正式成立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北京市农科院小麦学科优势资源,是我国唯一的杂交小麦专业性研究机构。2014年,小麦中心“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是我国专门从事杂交小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2...
生物技术育种工程中心始建于1998年,下设农作物分子设计、基因改良两个研究室。
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中国人吃饭靠 “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团队现有成员10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3人具有博士学位,主要开展芝麻、向日葵、紫苏、秋葵、多功能油菜等特色油料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功能基因发掘和高效生产技术等研究,率先开展了芝麻耐盐性分子基础研究和耐盐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新品种选育。建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芝麻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建芝麻耐盐碱遗传育种联合实验室。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育成芝麻新品种3...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疆大豆综合试验站依托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现任试验站站长是严勇亮副研究员。团队成员共有6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员5人,特聘顾问专家1人。2017年加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南疆综合试验站,2018年开始承担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任务,在南疆开展麦茬夏播大豆新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是国家糖料改良中心乌鲁木齐分中心依托单位,其甜菜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甜菜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工作。团队现有在编科研人员13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4人;在培博士3人,硕士5人),非编制人员(科研助理)4人。
团队现有固定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3人。拥有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名,栽培土肥岗位专家1名,省农业良种工程中药材育种首席专家1名,1人获得枣庄英才荣誉称号;牵头成立了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会中药材种养殖分会;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金桥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农牧...
棉花抗逆分子育种科研团队现有成员3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该研究室的前身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生物技术室,正式成立于2021年,是以次生代谢调控为主要研究方向,从事棉花抗逆分子育种的科研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从事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的研究,现拥有“新疆棉花、油菜、红花等经济作物分子设计及多层组学联合的快速育种创新平台”1个,科研办公及试验室500平方米,购置了叶绿素荧光...
早中熟陆地棉育种研究室,现有稳定科研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2人,科研助理1人;博士1人,硕士4人,学士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新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天山英才3人,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1人,天山创新团队支持2项。
长绒棉育种团队成立于1979年。现有科研人员7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4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1人,第九届新疆青年科技奖1人。
向日葵研究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向日葵育种栽培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拥有1500份以上的油葵育种材料,以及近年来选育的超过500份以上的食葵育种材料。同时通过多年的搜集和整理拥有60份左右的野生向日葵资源和50份左右的农家品种。近年来,在同国内外同行交流过程中引入了抗斑病、抗菌核病的种质资源,以及抗列当鉴别寄主等等。向日葵研究室人员均具有多年从事向日葵研究工作经验,并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