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生态学相关记录765条 . 查询时间(6.915 秒)
在盆栽条件下,以12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V1~V5,R1~R4,R5~R8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测定了根系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苗期干旱胁迫对大豆根系形态影响较大,根体积、根径、根系伸长、根系总表面积都有增大的趋势,而其它时期的干旱胁迫均使根形态发育减缓;干旱胁迫使大豆各生育阶段地上和地下干物重明显降低,并增加植株根冠比;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
以大豆胚尖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泡盛曲霉的植酸酶基因phy转入黑农37和吉林小粒豆中。此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产生嵌合体的可能性低。在筛选培养基中经草胺膦(1.0 mg·L-1)筛选,获得抗性植株。对获得的草胺磷抗性植株采用除草剂(10%Basta)筛查表型鉴定与目的基因、筛选标记基因PCR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结果直观、可信度高。最终获得5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0.5%。
为研究玉米品种在年份间和地域间正常成熟所需积温特征及其对当地积温的利用效率,以广适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2007—2009年在我国东北春播玉米区(40°—48° N),累计布置28个试验区,开展了55点次的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表现联网试验.结果表明: 我国东北春播玉米种植区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在同一试验区,不同年份玉米完成整个生育进程所需积温差异不显著(P>0.1);在同一年份,不同试验区所需...
在苏南太湖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肥料添加剂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对水稻产量、各生育时期植株累积吸氮量、阶段氮累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当施氮量高于200 kg·hm-2时,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P>0.05);花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肥料添加剂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累积吸氮量、花后氮素转运量和...
为快速预测和监控引起小麦霉变的烟曲霉的生长,在15~40℃温度及0.70~0.96水分活度下进行小麦储藏模拟实验,建立和验证烟曲霉D6生长的一级和二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一级生长模型中Boltsmann模型优于Logistic模型。以Boltsmann模型拟合数据建立二级模型,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得烟曲霉D6的最低生长温度和水分活度分别为5.784℃和0.721。经验证,平方根模型能较好描述烟曲霉...
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对莆田市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2002—2008年,莆田市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中,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的价值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趋势,其他功能的服务价值呈迅速上升(2002—2006年)而后平缓发展的趋势;莆田市果园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价值高于直接利用功能的价值,说明只有在维护好生态系统各项功能的基...
以黄瓜“津育5号”为试材,研究了交替隔沟灌溉和施氮量(零氮肥、优化氮肥和常规氮肥)对日光温室黄瓜(冬春茬、秋冬茬)光合作用、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下,植株上、中、下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略低于常规灌溉下的相应叶位,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上、中叶位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所提高;交替隔沟灌溉下植株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气孔因素.交替隔沟灌溉下施...
在人工气候室内以黄瓜穴盘苗为材料,测定不同昼温处理下(昼温分别为30 ℃、27 ℃、24 ℃、21 ℃、18 ℃、15 ℃,夜温均为15 ℃)黄瓜幼苗下胚轴长、下胚轴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长和宽、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含水率及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昼温处理下的黄瓜穴盘苗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昼温处理下黄瓜穴盘苗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幼苗质量的...
以棉花强致病力黄萎病菌株V59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技术构建了一个含15000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对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及T-DNA插入拷贝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突变体的菌落形态分为菌核型、中间型、菌丝型和菌膜型,分别占92.12%,4.54%,3.19%和0.15%;(2)菌核型、中间型和菌丝型菌株,在菌落生长速度和孢子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产孢量方面,菌核型普...
丛枝菌根可以改善植物营养状况,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性.本文研究了番茄幼苗预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地表球囊霉后对番茄植株保护酶活性和防御反应基因表达,以及对番茄早疫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被AMF侵染的番茄植株在接种早疫病病原菌茄链格孢菌后,其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提高.其中SOD酶活性在接种后18 h达到最高,比只接种地表球囊霉(G)、茄链格孢菌(A)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吡虫啉和种子质量比分别为6∶10000、9∶10000和12∶10000拌种处理对高产夏玉米幼苗生长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种比为6∶10000处理幼苗株高、初生根长、次生根数、地上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81 cm、2.31 cm、1.71、0.30 g和8.28 g,并较其他两个处理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药种比为6∶10000处理幼苗叶片和根可...
选用2个抗旱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敖汉(强抗旱)和三得利(弱抗旱),在水热胁迫条件下,调查其叶表皮蜡质含量及组分变化规律、蜡质含量与气体交换参数、脯氨酸及叶片相对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叶表皮存在致密的蜡质层,蜡质晶体结构呈片状,无特殊的晶格方向。叶表皮蜡质主要由烷(1.98%~3.38%)、醇(79.97%~84.98%)、酯类(0.08%~0.24%)及其他少量未知物质组成(7.7...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
通过2008—2010年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基施氮、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雨养区冬小麦生育期0~2 m土层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播前至返青期稳定升高,返青至抽穗期急剧降低,之后至成熟期又逐渐回升,其中返青期到抽穗期土壤耗水量最大.增施氮肥或追氮可增加土壤耗水量,试验年份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变幅较大的活跃层逐渐加深,水分...
种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后能够正常发芽,在这个过程中,种子将消耗外部环境的水分,这种改变将影响种子对水分的吸收,并最终导致种子的发芽率不同。试验以三种草坪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限定灌水量来模拟地下滴灌方式,讨论了10个水分梯度下种子吸胀吸水和萌发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灌水量不同的情况下,萌发前外部环境水分变化率差异显著,但当灌水量超过60%时,差异不显著;种子开始萌发后,萌发初期种子发芽较快,然后逐渐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