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相关记录181条 . 查询时间(4.929 秒)
以45#调质钢硬度试验为例,研究了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布氏硬度试验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有试验力误差、压头直径误差、压痕直径测量误差、硬度计示值误差、试样表面质量以及数据修约引起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56HBW,扩展不确定度为3HBW,45#调质钢的测试硬度HBW为(199±3),k=2。
研究采用铸渗法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钢基材料。确定了以Mo粉、FeB合金粉和Fe粉为基本原料,加入C、NaF、PVB等添加剂,采用铸渗反应烧结工艺,在ZG-45铸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利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铸渗覆层的金相组织,利用SEM-EDS研究了铸渗覆层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铸渗层成分分析表明,在界面结合处实现了合金元素的扩散与渗透,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与钢基体形成了良好的...
通过对预焙阳极生产过程中混捏工序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工艺技术条件优化、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解决了糊料夹干料、配方改变、糊料塑性差等问题,混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预焙阳极生块合格率由原97.2%提高到99.2%。
在快脱法生产活铝球工艺的基础上,试验采取提高ρ-氧化铝的焙烧温度、改进焙烧条件、成型时加入助剂、强化生球水化条件等方式,使活铝球比表面指标由原230m2/g提高到300m2/g;通过加入扩孔剂和改进水化方式,活铝球的孔容指标由0.42mL/g提高至0.45mL/g以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对结晶器保护渣性能影响钢液面裹渣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提出通过提高液渣表面张力及钢渣界面张力,在实际生产中达到减少结晶器钢液面裹渣的目的。通过降低渣中SiO2、Na2O,提高MgO,减少FeO、Fe2O3改进了原保护渣,批量应用表明,铸坯粘渣现象大大减轻,夹渣协议板率由6%降为0.61%。
高Al2O3炉渣对高炉生产的影响      高炉  Al2O3  流动性       2009/2/27
高炉炉渣中Al2O3含量偏高易造成炉渣粘度增高,流动性变差,引起炉墙粘结与炉缸堆积,直接影响高炉炉况。对此应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方针,适当提高炉温水平,降低炉渣碱度,使炉渣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与稳定性,下部调剂应提高鼓风动能,进一步活跃炉缸,同时要加强入炉原料管理,减少入炉粉末,采用强度和高温冶金性能好的焦炭,才能保证炉况顺行,取得良好的冶炼指标。
在传统蒸氨工艺基础上,将氨蒸馏分离采用PRO/II软件化工过程模拟优化,并采用新型多溢流复合斜孔塔板,修正原工艺中的不足,建了新的化工蒸馏单元。塔处理能力比传统工艺提高了50%;成品氨水含氨比传统工艺提高了3%~4%,净化后废水含氨比传统工艺降低0.01%~0.015%,改善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费用30%以上,年创效益达800余万元。
济钢第二炼铁厂1#高炉因操作过急、风口配置不合理、原燃料波动等原因,出现悬料、崩料、偏料以及冷却壁水温差变化等炉墙结厚征兆,影响了高炉的正常生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恶化。利用高炉计划检修的机会,采用炉喉加喷水管控制顶温的降料面操作,使炉墙结厚物大部分脱落,达到了预期目的。
莱钢烧结成品整粒系统的三次筛分和四次筛分,一直用直线振动筛。随着烧结矿产量的增加,原直线振动筛因其处理能力低、筛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等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悬臂筛网振动筛具有动态筛孔,且可使物料充分接触筛面,体积小、耗能低、筛粉效率高,经现场适应性改造代替了原直线振动筛。应用表明,筛分指数由8%降低到了6%,满足了生产工艺要求,年效益为1394万元。
为了解决铁水预处理中因粉剂输送不稳定造成的堵枪和喷溅问题,通过模型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铁水预处理中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和粉剂特性对粉剂输送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50℃/45min/1.0000g及750℃/30min/0.5000g,采用煤样灰分曲线实验对优化的条件进行了验证,两种条件的分析结果未出现明显系统误差,准确性及重现性良好。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全部分析时间仅为70~90min。
介绍了LF泡沫精炼渣的提高热效率,降低炉衬消耗等功能,重点分析了炉渣物理性质、炉渣成分、工艺条件等对熔渣泡沫化性能的影响。指出精炼渣的脱硫性能和泡沫化性能存在一定冲突,发泡剂机理应该从提供气源以及改变熔渣物理性质两方面来考虑。
温材料制品符合GB/T10699—1998,年经济效益可达118万元,并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针对750m3高炉原有料位检测装置中称重料位检测法和振动料位检测法存在检测准确性差,仅能作为备用检测手段,而PNF-1201型核辐射料位计易发生料位测量信号故障,导致高炉休风、慢风的问题,决定采用SDL型闪烁料位计对PNF-1201型核辐射料位计进行改造,使料位检测信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应用表明,高炉由改造前的平均每年发生料位测量信号故障7.7次、休风12.8h、慢风41h,达到零故障。
稳定配煤质量的途径     配煤  焦炭质量  煤岩分析仪       2009/2/26
通过对来煤以及煤场现状的分析,指出济钢焦化厂在备煤工序上存在煤质难以判断、煤场容量小易导致混煤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煤岩分析仪判断来煤混煤情况和指导煤种堆放、建立煤场操作大票制度、利用20kg试验焦炉确定煤种结焦性等稳定配煤质量的措施。实施后,焦炭质量稳定,抗碎强度(M40)提高1.3%,耐磨强度(M10)改善0.47%,效果明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