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植物化学相关记录408条 . 查询时间(4.763 秒)
根据二萜生物碱的类型、生物合成、在乌头属植物中的分布,并参照国产乌头属的系统分类、形态演化和地理分布,本文讨论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1.以牛扁碱型成分为主的牛扁亚属和以乌头碱型成分为主的乌头亚属可能在乌头属进化的初期阶段就已分化,各自沿着独立的道路发展。2.乌头亚属包括以下类群:(1)以阿替生型、维特钦型、乌头碱型胺酵和 酯碱为主的保山乌头系,主要分布于国产乌头属近代发展分化中心之一的横断山脉和...
宽叶泽苔草Caldesia grandis隶属泽泻科Alismataceae, 是一种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其化学成分迄 今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气质联用的方法鉴定了该植物的43种化学成分, 并总结了已报道的其近缘泽泻 属Alisma、慈姑属Sagittaria、刺果泽泻属Echinodorus植物的化学成分, 据此进行化学分类学分析: 它们 的特征化学成分是二萜, 宽叶泽苔草和泽泻属植物的二萜成分是处于...
从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的叶分离出八种结晶性化合物,经 鉴定其中五种是已知成分,分别为A-homo-5-cholest-6-en-3-one、cyclobalanone、nonacosan-10-ol、r-sitosterol和β-sitosterol。另外三个为新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待研究确定后发表。
通过化学分析证明,美栌木与九里香属内的九里香组植物较为接近,两者均含月橘烯碱 及8-戊烯化香豆精,而棕茎组植物则与黄皮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据此肯定了Tanaka的观 点,认为棕茎组比九里香组原始。黄皮族内的亲缘关系亦可作如下推断: 小芸木属→山小桔属→黄皮属→九里香属棕茎组→九里香属九里香组→美栌木属。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分析了杨属全部5个组26种又3变种,及其他欧 美杨无性系、人工种间杂种的阳极同工过氧化物酶。实验表明,叶柄和茎的酶谱 相当稳定。整个酶谱分5组。c组酶为整个杨属所共有。b组只限白杨组各种, 而且只有白杨组才缺乏a组各酶带。d组酶带最多、最复杂,充分显示出种的专 一性。根据酶谱可以鉴定种、变种,甚至某些无性系。看来,杨属植物在形态进化的同时,发生了过氧化物酶的分歧。
罂粟科白屈菜族的化学分类及资源利用。
本文根据我们从银杉树干中分得的一类特殊成分——锯齿烯族七个化合物 及其在松科各属中的分布情况,讨论银杉属的系统位置。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r Kuang)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发现的松科新 属(单种属)新种。银杉属自1958年被发表以来,分类学家和形态学家对该属在松科中 的系统位置一直颇感兴趣。根据形态结构特征,有些学者认为本属与松属、云杉属和黄...
本文运用数量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柑桔83个生物型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电泳谱 带的相似性。对属、种内的部分生物型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 探讨了金柑属在柑桔分类中的地 位, 对一些起源不明的生物型的可能祖先作了推断。从叶片蛋白质谱带相似性聚类分析树系 图上,可发现柑桔由枳到柑亚类的大致进化趋势, 作者认为,将宜昌橙归入大翼橙类要更加合理。
通过研究,确定山奈酚-3,7-双葡萄糖甙和山奈酚为木贼科的特征性成分; 山奈酚-3- 双葡萄糖甙为木贼属的特征性成分; 槲皮素为问荆属的特征性成分。此外,还分离、鉴定了 山奈酚-3-双葡萄糖-7-葡萄糖甙、异槲皮甙和琥珀酸等化合物。其中,山奈酚-3-双葡萄糖和琥珀酸系首次从中药木贼中分得。
从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all)(玄参科)的全草中分离到2个新的苯丙素甙,命名为鞭打绣球甙A和B(hemiphroside A and B),2个已知的苯丙素甙,Plantamajoside和plantainoside D,以及3个已知的环烯醚萜甙,globularicisin,globularin和iso-scrophularioside.通过化学和光...
报道草莓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并比较了总抗氧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DPPH , FRAP) 之间的相互关系。黄酮类物质的水解随着HCl 浓度和水解时间的不同发生较大的差异, 结果表明, 总多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之间有很高的相关关系, 总多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对DPPH 有很高的相关关系,而且总多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对FRAP 的相关关系各为r = 0.958 , P < 0.05 和r...
为了开发普洱熟茶生产的规范技术, 本文对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之一的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株对酸碱度有广幅的适应性; 在以硫酸铵或豆饼粉为氮源, 玉米粉或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 培养温度以30℃最为适宜。同时, 对菌落的生长规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大量培养, 以及普洱茶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了基础。
AP-I型低压液相层析仪的研制及其在植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从云南西双版纳产葫芦科植物棒槌瓜(Neoalsomitra integrifoliola)的茎皮中分离到ocotillol达玛烷型新三萜—棒槌三萜A。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转化,棒槌三萜A的化学结构确定为3β,12β,23β,25-四羟基-20S,24S-环氧-达玛烷。
臭灵丹中的黄酮醇成分     四棱峰属  臭灵丹  黄酮醇        2009/4/22
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系菊科、四棱峰属物,在云南民间作为抗菌消炎的良药,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疟疾等。药理活性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1]。为寻找其活性成分,我们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云南芒市产臭灵丹中分离和鉴定了4个黄酮醇化合物,经各种光谱数据及化学方法确定,依次为化合物喷杜素(pendultin)(1),5-羟基-3,4',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