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生态系统生态学相关记录411条 . 查询时间(1.812 秒)
植物的繁殖体总是面临来自各类生物 (如昆虫、脊椎动物、真菌) 的捕食风险。因动物捕食引起的种子死亡率影响植物的适合度、种群动态、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持。种子被捕食的时间和强度成为植物生活史中发芽速度、地下种子库等特征的主要选择压力,而种子大小、生境类型等因素也影响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捕食。捕食者饱和现象被认为是植物和种子捕食者之间的高度协同进化作用的结果,是限制动物破坏种子、提高被扩散种子存活率的...
大多数植物靠种子库来更新。种子从离开母体到建成幼苗的过程中始终受动物活动的影响。动物对种子既有取食消耗的不利一面,又有将其扩散到适于发芽的安全地点的有利一面,二者处于一种利弊权衡状态。研究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种群动态的机制,理解动物和植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规律,了解生态系统演替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取食种子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而为生态系统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有效...
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营养结构和营养过程的多样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宏观营养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进行分析,定义了反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多样性的两类指标,即营养物与流通量沿宏观营养链分布特征的多样性(DⅠ),以及所有宏观营养级上营养物与流通量在不同分室上分布特征的多样性(DⅡ)。这两类多样性是度量生态系统营养...
路径作为生态网络组成的一个基本单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动的通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通过生态系统中不同路径上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来实现的。路径多样性是反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在定义基路径和等价基路径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系统中流动路径多样性的测度。
在沙坡头格状沙丘上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始于1956年。经过30余年的植物引种和筛选实践,当地少浆植物[1]——油蒿 (Artemsia ordos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是我们人工生态系统里的主要建群植物。该系统在初建的10年内,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10年以后覆盖度由30%下降至20%,再往后的约20年间又下降至10...
生物多样性科学和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中两个极为重要也是十分活跃的交叉学科,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则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一个新方向,其发展必将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的主要目标与进展,讨论了有关的关键技术(如数据库间的互操作与数字图书馆),并列出了两个原型系统(Species 2000和GBIF)和其他相关系统的网址。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生物多样性的空前丧失促使人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来描述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并试图揭示多样性与系统功能关系的内在机制。本文将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机制的有关假说分为统计学与生物学两大类:前者是从统计学角度来解释观察到的多样性-系统功能模式,包括抽样效应、统计均衡效应等;而后者是基于多样性的生物学效应给出的,包括生态位...
生物复杂性(biocomplexity或biological complexity)是近年来由Rita Colwell等人积极倡导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旨在更好地了解生命系统及其环境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复杂性的动态特征与演化机制。目前,生物复杂性的定义与内涵尚不明确,意见纷呈,而有关研究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支持下已迅速开展起来,并即将成为国际合作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生...
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对斜生栅藻抗氧化酶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通过对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方面的野外调查、测量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湿地生态特征和退化机理,并提出了加强西藏林芝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陆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次级生产力——消费者动态的初步探讨。
通过采用主处理为土壤温度,副处理为土壤湿度的裂区区组实验设计,在室内微生态条件下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培养蚯蚓,探讨了3种土壤温、湿度对热带外来种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成蚓产茧和蚓茧孵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 corethrurus成蚓在20—30℃土壤温度范围、25%—35%土壤湿度环境中均可持续产茧和孵化幼蚓,培养时间、土壤温湿度对蚯蚓的产茧和孵化呈现显著影响。20...
灌木作为群落优势植物生活型是干旱荒漠系统区别于半干旱草原或草地生态系统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位于我国北方典型干旱区的阿拉善高原其稀疏的植被覆盖介于15%~30%, 且主要由多样的灌木组成, 草本植物层片受到极端干旱气候条件、风蚀、过度放牧以及沙埋等因素的限制. 采用无偏对应分析(DCA)和二维点图(biplot)法探讨了灌木物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格局对生境条件变化的响应, 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
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研究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变化和与大气的碳交换, 即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土壤呼吸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对SRES B2气候变化情景和大气CO2浓度变化情景的响应. 研究表明, 未来100 a大气CO2浓度不变而只考虑气候变化情景时,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总量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 植被和土壤碳总量以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