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考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5.047 秒)
辽宁省博物馆(图)     辽宁省博物馆       2008/2/3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考古系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为依托,成立于197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是在原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0年8月1日正式成立,当时属中国科学院领导。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考古研究所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考古系自成立至今的历任领导有:负责人是乌恩、郭振录;系主任是安志敏、徐苹芳、任式楠、王巍。 考古研究所在历史学科所属下,主要...
1985~1991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军都山考古队以冀北山地东周时期含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为主要内涵特征之一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课题,在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主动开展了考古调查,并带着问题和目标,有计划、科学地发掘了葫芦沟、西梁垙和玉皇庙三处墓地。共发掘到属于东周时期含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为其主要特征之一的玉皇庙文化墓葬594座,出土各类富有特色的大小件文物6万余件。其中以玉皇庙墓地规模最大,墓葬数量最多(共...
宋明时期,江西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其经济与人文之繁荣昌盛,实为国内其他许多省份所不及。但在此之前,由于文献记载的片面和不足,这一地区却历来被视为是“南方卑薄之域”。1949年以后,江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和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对江西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特别是上古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距今2万至9000年的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水稻和最早之一的原...
《清明上河图》是春季          2007/12/17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这幅不朽的风俗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绢本、淡设色,"高二十四点八厘米,长五百二十八点七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今在网上 见到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及其他人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一说,我认为不妥,张择瑞是何...
敦煌所出《万子、胡子田园图》考          2007/12/17
敦煌藏经洞所发现的众多文书中,就文书分类而言,仅只一见,且最令人费解之一的文书,无疑是编号为P.3121号文书。最早见于刘复《敦煌缀琐》中收录①,商务印书馆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将其定名为《某寺庙图》,同时于后加括号,注明该件“背面文字有三界寺字样”②。细察该文书所示,实是一件绘制并加字注明为万子、胡子二人之园、园场、圈、厅、门、道、河之图,中间并无一处涉及寺院,大约是因该背部注有“三界寺...
《清明上河图》新考(一)          2007/12/17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盛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开卷处画汴京近郊,画上寂静的原野、疏林薄雾,稀疏的村落、田畴柳烟,春寒料峭,有往城内送“炭”的小毛驴驮队。——这里的送“炭”不知道什么时侯成为定论的,也没有人提出过怀疑,更成为了《清明上河图》是秋景的一个重要依...
堪称国之重宝的《清明上河图》,1973年揭裱此画时,在画首约80厘米处删除了一块。在网上见到的《清明上河图》,多是前后多出了一块“续了狗尾破了头”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仍国之瑰宝,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国宝的神韵,亟应尽快恢复《清明上河图》之原貌,才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子孙,无愧于全人类! 一、故宫博物院的“尖嘴立牛”之说 北京故宫博物院称:“卷首稍后,在汴梁市郊店铺林立的街衢上,...
考古文物新论摘要          2007/12/17
李绍连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1期发表的《黄帝部族活动的北线地域》一文中说:黄帝部族是新石器时代活动于中原地区的主要部落集团,结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这一族团应兴起于河南新郑,其活动地域在河南大部分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和河北中南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就是该部族创造的文化。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和辽宁、吉林等部分地区也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存或某些因素,但和中原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应是受中...
采集狩猎者的命运          2007/12/17
考古学家对古代文化的解释往往摆脱不了自身和自身所在社会的影响。对古代采集狩猎者生活的解释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考古学诞生以来,对古代采集狩猎生活的描述多是悲惨不堪的,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不少民族学家深入现代采集狩猎者社会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采集狩猎者的生活一度又被美化为人间乐园:食物充足、营养丰富、工作轻松、资源共享、男女平等,且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娱乐。须知,这还是从目前被农业民族逼到世界...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夏、边、舍、庭、玫围、获”等词的注解和诠释,揭开了覆盖在《张海隆夏田契》上神秘的面纱。 关 键 词: 夏田契 《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3期发表了鲁山先生的《吐鲁番出土唐朝〈张海隆夏田契〉录文释疑》一文(以下简称《鲁释》)。《鲁释》对原载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五册117——118页的《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西州高昌县张海隆夏田契》进行了校勘和注释。《鲁释》附有...
近年来,公众对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的关注呈升温趋势,电视节目经常播出有关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各类有关考古发现的通俗书籍频频亮相。虽然这些报道和书籍搀杂有某种猎奇和探寻历史之谜的动机,但是这在帮助考古学这门学科走出象牙塔、亲近普通大众方面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能让公众了解考古学是一门探知人类过去的科学,而文化遗产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我们的专业人士做的仍远远不够。在我国考古研究中,普遍...
提要:本文利用尼雅遗址考古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和佉卢文资料,对精绝国时期尼雅河尾闾地带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种植结构状况;农耕、收获、粮食加工与纺织工具;水利灌溉与凌阴设施;精绝人的农时观念与农田管理;以及精绝国的畜牧业及皇家牧群;土地的所有制形态;实物税征收制度 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考察,大致勾勒出了古精绝国的农业经济面貌。属笔者对精绝国农业考古发现前期研究的学术报告。 关键词: 农业种植 ...
考古遗址出土家猪的判断标准          2007/12/17
家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最早的家畜之一,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居民的一种主要肉食资源,在宗教活动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如何判断众多考古遗址里出土的猪骨是否属于家猪,是我们在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秉承以今证古的原则,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依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判定考古遗址出土的猪是否为家猪提出以下5条标准,这5个标准在使用时常常是互相参考的。 1是形体特征。考古遗址出土...
历时四百余年的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序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段辉煌的历史,足以令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对秦汉史的研究,历来为史家所重视,有时甚至可以引发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传世文献有限,曾是制约秦汉史研究的一大因素。而五十年来,一大批重大考古发现,完全改变了秦汉史研究的格局。它对于推动秦汉史研究的作用,无论如何估价,都不会嫌其过高。   首先,以秦史研究为例。在传统的学术格局中,秦史只是汉史的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