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播学 >>> 传播史 传播理论 传播技术 组织传播学 传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传播学相关记录1892条 . 查询时间(3.562 秒)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新闻传播学没有充分的历史积淀,加之能体现本学科规律和专业特色的主体史料的建设相对落后,一直备受“是否有学”的质疑之困。本文认为建立新闻传播学独立的史料学学科体系已势在必行,并以清代新闻传播史的史料学,作为新闻传播史史料学的断代个案和探索样本,通过学科研究本体和问题意识的梳理,探讨与明晰清代新闻传播史史料学的建构路径与价值意蕴。
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吉林省素有“长白山下黑土地之乡”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文化遗产;本文将文化语言学和传播的相关理论相结合,试图研究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开展吉林文化的对外传播,探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万物皆媒”的社会图景和生存语境中,社会思潮网络传播逐渐呈现出诸多新规律,由此衍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也催生了一系列新风险,引发了媒介公信力的流失。如,议题设置权的竞争分化造成民间意见领袖权责虚置和“把关人”本领恐慌;愚乐化传播致使媒介自净功能短时失效,虚假认同加剧“合法性伤害”;特定时空的刻板化、无意识传播导致信任危机进一步放大;基于非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对立传播助推媒介关系异化;思潮传播...
新冠疫情背景下,慢直播这一媒介形式再次走向大众视野,并催生了“云监工”群体的登场。一方面,技术的发展、疫情下“宅”模式的再现以及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为慢直播的“出圈”助力、造势;另一方面,慢直播本身具有原生态、超时长的特征,并赋予用户意义生产的权利,也使得“云监工”有了社会需求。通过“云监工”的媒介使用表现,可以将其需求归纳为社交需求、情感需求和参与需求。
步入平台化国际传播时代,国家形象的多维性与受众认知的复杂性成为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现实挑战。本文梳理了国家形象与跨文化共情传播的理论脉络与发生机制,指出更加注重受众特性、更加诉诸情感共鸣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可成为国家形象建设的破局之道。为具体阐述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共情传播模式,本文基于北京冬(残)奥会期间的国际传播实践展开研究,发现北京冬(残)奥会的传播者主要采取了面向多元主体构画多维形象、唤醒共享情感凝...
2022年5月3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由中国外文局下属中国网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宣布成立。当日,“对话未来”系列学术沙龙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作为首期主讲嘉宾,在元宇宙会场中作“元宇宙赋能国际传播”专题演讲。
过去的一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场中,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应对舆论危机的丰富经验,也探索出构建大外宣格局的创新道路。在众多的战略方向中,如何统筹运用跨国互联网平台,如何创新建设自主可控平台,成为系统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抓手。这一可以被称为“深度平台化”的战略方向,亟需在理念和理论上进行澄清,从而避免对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跨国互联网平台的工具化认知,进而再次陷入传受关系的简...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国际传播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亟需建构与我国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组织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现状如何?数字时代,国际传播呈现出哪些新形式...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国际传播领域的重点议题。学者们围绕如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包括进一步发挥多元主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在叙事上讲好中国方案,在平台建设上要有机使用“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策略等等。如何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来清晰认识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现状,以进一步引导、推动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则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课题。
2022年5月31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31”讲话)发表一周年。2022年“劳动节”前夕,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发表六周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对讲话中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的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
2021年5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任务,以及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明确目标。这为学界业界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起点上,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诸多全球性难题迷思未解。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回应,清晰传递了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1月6日,由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张火丁主演的“京剧电影工程”收官之作——《锁麟囊》在浙江象山开机。这是继《捉放曹》之后我国第二部使用8K全景声拍摄的电影,也是京剧经典剧目与最新电影科技融合的最新尝试,如张火丁所说,“京剧电影工程是京剧对外传播的最好方式之一”。事实上,从1852年10月的广东粤剧团在旧金山商演开始,中国戏曲的对外传播迄今为止已走过了170年的历史。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获得海外媒体高度关注。不少城市也相继提出国际化定位,力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形象是一个多维度动态的建构过程,与同期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等结构要素的合理配置密切相关,特别是当前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城市传播研究范式的兴起,为城市形象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与技术灵韵。在此崭新的语境下,城市形象应依循当前媒介的物质性转向趋势,探索城市传播的数字场景重构,将城市空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