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史 >>>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世界新闻事业史 新闻思想史 新闻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新闻史相关记录189条 . 查询时间(3.689 秒)
台湾新闻史上愕然一幕     新闻局  台湾新闻史       2008/4/16
  没想到“新闻局”真会干掉S台,东森集团老板选择和解:“要保住里子”   一个动辄发出“留校察看”喝令的执政者,政治考量“黑箱操作”令人狐疑   7月31日,星期天的傍晚。对于台湾新闻媒体来说,本应是一个没啥大事的轻松周末,但这天,所有媒体却气氛诡异地聚集在台湾当局的“新闻局”,等待卫星电视换照审查结果出炉,特别是23家未通过初审的媒体,更是惴惴不安。  接近零时,“宣判”结果终于出炉:...
方汉奇认为﹐纵览《大公报》历史上的四个时期﹐这张百年老报并不是被截然分成四张报纸﹐她是薪火相传的一张报纸﹐爱国的主线绵延百年而不绝「方汉奇」三个字在中国新闻史学界尽人皆知。每逢中国新闻界的大事﹑盛事﹐作为学界「泰斗」的他总是被请出﹐要么讲上几句﹐要么动上几笔。这就是权威的力量。年过古稀的方汉奇先生目前正在牵头﹑联合其它新闻史学界的精英编写《大公报百年史》。坐在记者面前的方汉奇先生满头银丝﹑声如...
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于 2002年11月5日至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 暨南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承办,香港恒福国际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羊城晚 报报业集团协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 内的3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所和新闻单位的90余位专 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的突出特点是:历史与现 实贯通;理论与业务并举;务实(研讨...
九十年代以来,社会许多行业倡导“人文关怀”。新闻改革从传者本位回归受众本位,也与时俱进地提出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邹韬奋在办刊过程中体现的“平民视角”,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注重树立刊物的“公信力”,追求刊物的创新和特色等,都是现阶段新闻界在倡导“人文关怀”中所推崇的, 重读其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韬奋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榜样的力量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源头,从17世纪开始,西方人就开始比较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为什么同为大师,孔子成了中国第一个编辑家,著作等身,而同一个时代的苏格拉底,却一生没有著作,他的言行和思想是靠弟子柏拉图和齐诺芬替他记述流传下来的。而且在中国古代编辑家队伍中,出现了多位大学者,而西方古代难得出现大编辑家。本文不是为了炫耀“我们的祖先有多...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史     近代出版事业  中国       2008/3/11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第一,传统刻书业和近代出版并行发展。随着西方科学文化和新的印刷技术、机器的传入,新式出版事业产生并不断发展,但中国传统的刻书业并未因此而衰落。尽管其刻印技术并没有突出的发展,但它仍是中国近代图书印制的重要途径。第二,在近代中国,出版事业的编辑、印刷、发行三个环节往往由一个出版机构完成,这不仅表现在传统的书肆、书坊内,也表现在新式的书局中。第三,中国近代...
一九八0年,台湾犹处于政治戒严的时代,政治领空虽然仍充满低气压,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社会文化中的「商品化」趋势却已蠢动已久;一般认为当时正是台湾社会进入所谓「大众文化」时代的开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三家官方色彩浓厚的电视台,在广告压力下,部份节目「低俗化」的现象,已经到了引起官方不悦的程度也就是在那一年,行政院长孙运璇提出成立公共电视台的构想。当然,孙运璇脑中的公共电视,跟理想中的公共...
那么,在高度现代化的日本,因特网对传统报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又是一个令人关心的话题。笔者在与日本传媒理论界与报界各方人士的调查中,他们几乎得出一致的回答:因特网的发展潜力决不可小觑,但因特网不可能替代报纸。
日本可谓是名符其实的报业王国,据日本新闻协会的最近统计,在这个只有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国土的岛国,发行着120多家报纸,总的期发量则为7205万份,是世界上日报期发量最多的国家。按世界上通行以每千人日报拥有量来衡量一个国家报纸普及率的标准,全世界平均每千人日报拥有量约为90份。而日本每千人日报拥有量为578,仅次于挪威而位居第二。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韩国,正在积极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构调整,实现向真正现代国家的转型。本文介绍韩国新闻媒介事业近两年的发展,特别侧重金融危机后韩国媒介的恢复和变化。
本文试图说明,日本媒体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化不像意大利和德国,基本上是该国媒体从19世纪末自觉鼓吹侵略战争的自然结果。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形的历史原因、民族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彻底的明治维新的背景。
  日前,我来到朝日新闻社,准确地说,是朝日新闻社东京本社。因为朝日新闻社还有大阪本社、北海道本社、名古屋本社、西部本社和福冈本社。接待我的记者浅野千明先生说,2002年4月,朝日新闻早报平均每天的发行量达到832万份,晚报为400万份。他说,报社每天要用掉1900吨新闻纸、29吨印刷油墨,要用1600台卡车将这些报纸送至各销售店,各销售店要派出9万名送报员将报纸分送各家各户。6家本社每天发稿量共...
 2000年至2002年,是韩国大众传媒事业变动剧烈的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韩国逐步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介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最主要的表现是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传播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卫星电视时代的来临)。三年中,韩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也经历了激烈的争议和冲突,中心议题是新闻业的改革。其间,公众要求媒介改革的压力日增,但社会各界对改革的定义、目标却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
俄罗斯是一个喜爱阅读的国家,其报刊发行量一度排列世界前几位。曾有一段时间(80年代末期),《真理报》发行量达到1100万份,《消息报》800万份,《共青团真理报》高达1700万份。当时莫斯科的报刊零售点时有长队出现,过了早8点,大部分当日报纸就已告罄。那是怎样的繁荣景象。今天俄罗斯报刊出版业已风光不再。媒体走上商业化道路以后,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的数量虽然在增加,市场却日渐萎缩,发行量逐年减少。下...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1年的十年,被俄知识界称为“社会转型期”、“民主制时期”或“后社会主义时期”。由此称谓可知,这不是一个单向度发展的自然的过程,而是充满着矛盾与坎坷的“艰难时世”。在这个“艰难时世”中,俄罗斯新闻业经历了一场裂变,死而复生,却又命运多舛:自由了,无权威、无约束了,却也分散了,疏离了,各行其事了……。通过对这一时期俄新闻业种种表象的分析,我们或可探知俄罗斯政治变革乃至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