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蒙古族文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蒙古族文学相关记录128条 . 查询时间(2.847 秒)
所谓的变异史诗,是与远古或传统史诗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与史诗变异不同。史诗变异是指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史诗在口头传承过程中,说唱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听众的反映以及时代的要求,即兴有所增删,因而使其同他所师承的史诗作品产生了某些差异。这就是史诗的变异,而这种变异是所有口头文学在传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是口头文学的共同特征之一。而变异史诗,则指的是一种...
蒙古族古代文论研究概述     蒙古族  古代文论       2007/12/17
我国蒙古文论研究的开端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到了80年代,对蒙古文论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在蒙古文论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深度的开掘、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队伍的扩大、大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对蒙古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 ...
引言 近几年来,日本学者藤井麻湖致力于探讨蒙古史诗的“双重意义结构”,已经出版了2部专著。第一部是《传承的丧失与结构分析方法——蒙古英雄史诗被隐藏的主人公》,第二部是《蒙古英雄史诗的结构研究》。她运用法国R·巴特的结构主义理论,对蒙古史诗中的一些重要的情节、重要的形象做了从表层叙述深入到深层结构的分析,发现它们暗含的意义,从而揭示出一些史诗的双重意义结构。在前一本书中,作者分析了蒙古英雄史诗中常见...
蒙古族萨满教的六大体系     蒙古族  萨满教       2007/12/17
前言 世界学术界把萨满教统称为“shamanism”,把主持萨满仪式的人称为shaman。在蒙语中对萨满除了有相应的称呼外,还把男萨满称为勃额(buge),女萨满称为雅达干(idugan)。   就萨满教而言,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本文探讨《那仁汗克布恩》史诗个文本中程式的运用问题。主要通过对卫拉特史诗《那仁汗克布恩》6个文本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程式和程式运用的特点。尽管特定传统中的程式,作为实体在整个传统中表现得极其稳定,但史诗艺人们对它们却取舍自由。这使史诗的表现层面成为了史诗传承中看似最为稳定,实际上最为变化不定的层面。史诗的故事和表现它的程式,在传承过程中是可以分离的。因此,在探讨一部史诗作品的发展历史时,要想用史诗文...
《蒙古秘史》          2007/12/17
《蒙古秘史》成书于765年前,是蒙古民族现 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学典籍,被中外学者誉为解读草原游牧民族的“百科全书”,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 《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写起(约公元700年),至五百多年后成吉思汗...
《蒙古秘史》:文图解读千年天书          2007/12/17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蒙古秘史》列为世界名著,并将其英译本收入世界名著丛书,同时,号召其成员国,于1990年为《蒙古秘史》成书75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对一部书籍而言,这是很高的荣誉和奖赏! 被中外学者誉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世界文学史上足以赞夸的神品”的《蒙古秘史》,不仅...
国内关于《蒙古秘史》的研究状况          2007/12/17
《蒙古秘史》是13世纪时,以畏吾儿体蒙古文书写的,记载蒙古族古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史料,原名为《忙豁·仑·纽察·脱察安》(蒙古的秘史之意)。明洪武十五(1382)年始,译成汉文,改名为《元朝秘史》。今其畏吾儿体蒙古文原文早已佚失,流传下来的只有明代以汉字音写蒙古语的《元朝秘史》。 国内...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最早的一部史籍,其写作年代距今已经有760多年的历史。这部无比珍贵的史籍不仅有着诸多难解的谜团,还由于原始版本早已经流失,只有用汉文音译蒙古语的版本流传于世,使得只有极少数专家能够读懂,普通读者则根本无法阅读。于是,便有人称其为千年天书。如今,一部普通读者能够轻松阅读的现代汉语版《蒙古秘史》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
蒙古族文学名著, 世界五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约于15世纪至17世纪上半叶形成于当时的蒙古族“卫拉特”地区。“卫拉特”是蒙古族古代的一个部落名称,意为“森林之部”,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 史诗的主人公江格尔,在他两岁的时...
《嘎达梅林》          2007/12/17
蒙古族叙事长诗。产生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一带。依据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事件创作而成。嘎达梅林,蒙古名为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乳名“嘎达”。成年之后,在达尔罕旗王府任梅林职,掌管军事。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嘎达梅林。他领导的这次起义爆发于1929年哲里木盟达尔罕旗(今科左中旗),这是一次反对军阀张作霖和蒙古王公屯垦开荒、掠夺人民的起义斗争。前后历时数年,扩展到四、五个旗县,是蒙古族现代史上著名的人民起义,影...
《格斯尔可汗传》     格斯尔可汗传       2007/12/17
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与强烈艺术魅力的英雄史诗《格斯尔可汗传》和《江格尔》、《蒙古秘史》被誉为蒙古古典文学宝库的三颗灿烂的明珠。英雄史诗《格斯尔可汗传》是在蒙古族丰厚的民间文学沃土中发展起来的。它以口头文学形式,千百年来流传于大漠南北、青藏高原和北方诸部落,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故事。史诗中既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又有浪漫主义的追求,充分表达了古代先民对自己无穷力量的讴歌,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艺术才华,是古...
“那达慕”祝祠赞词的审美特征          2007/12/17
那达慕以三项游艺展开,扑入我们眼帘的是雄健人体的搏斗,矫健骏骑的腾飞,箭羽之呼啸凌空,人群激昂情绪之爆发,那紧张激烈、险奇丛生的场景,构成了一幅幅现实美的生动画面。在这里,如果以艺术家的眼光去再现,无论绘画,摄影、雕塑均可大显身手,提炼、挖掘出蒙古族传统文化所孕育的精神魂灵。从文学反映现实的角度看,正如以上各节所述,民间歌手和祝颂人却情有独钟,早已把眼光投入到这生机蓬勃的场景,有着琳琅满目的艺术结...
婚礼仪式及其祝颂          2007/12/17
蒙古族婚礼仪式词从十四世纪定型至晚近时期的发展历程中。尽管出现了不同地区的婚礼特色,但总体面貌大同小异,在仪礼主要环节和程序上基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风格。在此,本节将以鄂尔多斯婚礼为线索进行介述。 定亲,须完成两项仪程,一为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获女方父母允诺的“小定"仪礼,鄂尔多斯人称...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风俗          2007/12/17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部落,《蒙古秘史》称作"不里牙惕"。其先民一直在贝加尔湖一带森林里、草原上从事畜牧和狩猎生产。16世纪后开始在额尔古纳河、贝加尔湖、色楞格河一带草原上游牧。一部分人19世纪中叶迁至满洲里地区。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白匪高尔察克、谢米诺夫等残部被苏俄红军击败,退到布里亚特地区顽抗。他们到处抢劫役马,绑架适龄男子当兵,闹得民不聊生,布里亚特蒙古人居住的草原变成了战场。1918...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