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 语用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语用学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1.889 秒)
神经语用学研究是借助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特定语境下话语产出或理解的神经机制问题。神经语用学研究方兴未艾,在一些传统的语用热点议题上,譬如,语用预设、格赖斯会话含义、语用推理、语篇回指等,已经获得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研究发现。为了让国内学者及时掌握神经语用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神经语用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发现,并从中归纳出一些初步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借助各种神经活动指标对语用学...
去引号理论因刻画真概念的去引号直觉而得名,但已有的去引号理论并未重视去引号直觉中“假设”与“断言”的区别.真概念在“假设”与“断言”的区别中发挥着不同的逻辑功能,使得去引号模式对“断言的真”有意义,而对“假设的真”没有意义.建立在对“假设”与“断言”的区别基础上的去引号理论,不仅能够克服已有去引号理论的不足,而且能够刻画出更加符合自然语言使用习惯的真概念。
儿童语用发展是指儿童习得和运用适当的言语形式表达自身言语意图或者在一定语境中获得自身交流目的的方式。E. Ochs & B. B. Schieffelin指出儿童语用发展应主要研究儿童对规约和共识的敏感性及其在语言发展阶段与语言结构的关系;李宇明教授认为,语言对于儿童的价值在于运用,在运用中发展认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以及发展自己的语言。研究表明,儿童语用发展是儿童语言学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儿童...
模因论是一种主要用于阐释文化的进化过程与规律的新理论,这一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严格意义上说,其本身就是模因。青年是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主体,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催生了具有挑战精神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创新性催生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身份认同催生了具有角色定位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催生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
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汉语英源借词中完全写音类借词与其他类借词相比,具有强势模因潜势:其经济性表现为语素少、即时语境依赖性低和认知效果大;默认语境凸显度高,表现为其表征的事物或事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深远;受众对该类借词的高需求度,表现为语义缺省和受众自身的模仿天性;汉语语言社会对该类借词的高容忍度,表现为国人的豁达心态和对新事物的宽容。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德熙曾指出平行句式具有衔接功能,考察表明该观点经得起事实检验。编码过程的模仿性、毗邻单位的相似性、前后语片的对等性以及句式意义的一致性,与前述句式衔接功能的形成不无因果联系。在语篇建构过程中,对于平行句式的运用需遵循表里和谐、服从目的、兼顾韵律以及合体适量等语用原则。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中国文论的外译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理论阐释及微观细读,可以发现《文心雕龙》关键词在传译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即误读和悟读。误读是主体由于自我理解不足而进行的有目的选择,而悟读则拓展了中国文论多元的研究视域及阐释空间。中国文论关键词外译应建立在视域重合的诠释学理论基础之上,尽可能地追求文学理论翻...
历史语用学是历史语言学内部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学科。因其对历史语料的处理借鉴了语用学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及社会语言学的调查分析方法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跨学科性。本文围绕几次国际语用学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历史语用学杂志》的创办,综论历史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历史语用学的两大范式(语用语文学研究和历时语用学研究),以及历时语用学研究的不同取向与主要课题,展望历史语用学的未来发展。
量度形容词单独使用时凸显的是某类实体的性状特征,具有描写功能;一旦作为语素构成对举两字组,某种性状特征的两极对举构式激活了自身蕴含的可量度性,语义整合发生转指,特指某类性状特征全量幅中的某一点,表示某类性状特征相对合适的程度,具有指称性,属性转化为名词。从句法语义属性来分析,对举两字组内部关系松紧不一。文章首先对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进行综合考察,然后从语法表现、语义范畴、语用功能三方面确定整合度高...
“人称代词+NP”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见的人称指示结构,会因其使用的人称代词和名词短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和表达效果。通过对包含“第一人称代词+姓名”这一结构的话语的命题内容条件、准备条件、真诚条件和本质条件的分析,从话语功能、心理状态、与现实世界的适切方向三个方面对其语用价值进行解析,发现此结构用作申明性言语行为,具有自我捍卫、自我标榜、自我炫耀的感情色彩。
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进行话语分析已经逐渐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它们之间的对话和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作为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逐渐兴起的方法论,代表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话语分析交叉融合的新思路和新成果。本文认为,尽管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目前还处在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但其为语料库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进一步融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
汉语方言中来源于副词的先行义标记主要有“正”“再”“先”三个。“正”“再”来源于句中副词,其初始的句法结构为“VP1+正/再+VP2”;“先”来源于句末副词,其初始的句法结构为“VP+先”。后来由于语境的影响,这些原本为副词的“正”“再”“先”都逐渐演变为先行义标记。
文章对汉日三种称谓语境下不同形式的用法、功能和认知视点展开分析和对比,发现汉语的视点主要是与语言形式有关,而与称谓语境并无多大关联,其光杆名词是可借位视点,直接组合形式是平行视点,加“的”形式是相交视点。但是,日语的视点则与称谓语境有关,而与语言形式的相关性不大,其表自称和对称是可借位视点,表他称是相交视点。文章认为,不同视点选择的认知动因是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汉语表自称和对称时,直接组合形式体现...
汉语中有些不及物动词能够带施事宾语,其中具有物理空间移动意义的一类不及物动词可以称之为“移动义两用动词”。这些动词在语义上必然包含处所格,在句法上这些处所成分也能够有条件地实现成为必有配价。讨论这些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细化处所成分的语义角色,能深化语义、句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更好地观察、描写和解释相关语言现象。
语言的递归性一直是当代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递归性是否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这个问题成为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有研究者提出儿童对递归结构掌握较晚,在6岁前对递归结构的理解和产出都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基于真值判断的诱发性产出任务”考察了30名4岁的汉语普通话儿童对表领属的递归结构的习得。实验结果显示,4岁的汉语普通话儿童在缺乏足够外界语言输入的情况下,仍能正确理解并产出递归结构。实验结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