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区域人口学 >>>
搜索结果: 136-143 共查到知识库 区域人口学相关记录143条 . 查询时间(5.494 秒)
文章描述分析了2000年人口普查所反映出的户籍的基本状况和地区差异,指出东南沿海地区与北京等特大城市是户籍状况最复杂的地区。文章介绍了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取向的空间差异,认为目前可以分成基本开放户籍、降低入户“门槛”与没有实质开放三种类型。指出在户籍状态不太复杂的地区应抓紧户籍制度改革,及时采用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在户籍状态复杂、外来人口聚集的地区应采取稳妥的政策,分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同时流动人口的各种结构特征愈加明显。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劳动力来源、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力图在充分认识广东省流动人口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对隐藏在流动人口结构特征后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这种现象的经济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持续外迁,同时,城市就业紧缩,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武汉市20世纪90年代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通过引入差异系数等分析不同人群就业分布模式的变化趋势和劳动力市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行业分布和职业分布方面存在明显的分野,但竞争、替代、整合的程度越来越高。本文认为城市本地劳动力下岗、失业的原因,不应简单归咎于外来劳动力...
本文通过对各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聚类分析,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论述,把中国人口转变分为都市、东部、中部、西部和西藏五种模式。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变动趋势差别显著。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于东部,区域间城市化差异趋于缩小;改革开放后的20年则相反。区域间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更深入、综合地探讨。统计分析表明,新中国历史上的省际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在总体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政府出于管理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城镇设置标准和城镇人口...
就城市与其存在的区域关系而言,一方面城市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中,需要一定大小的区域面积作为腹地,以区域的人口和经济为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又必需城市的带动。本文尝试对城市与区域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对中国分省和经济区非农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的非农人口数与相应区域的总人口、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及其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非农人口与区域总人口、区域经济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
与困难时期是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一个高峰时期。在流动人口的类型上,以灾民构成了流动人口的主体。此时期流动人口的特点是,在年龄上以青年为主,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少年儿童;在性别上以男性居多;在职业构成上以受灾的农民为主,下放职工和退学学生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大跃进”是形成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最根本的原因,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下放城镇居民与职工、压缩教育规模和非正式经济活跃都是部分...
一部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作——评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一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