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经济史相关记录1041条 . 查询时间(1.002 秒)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东西方的学者对此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以自我肯定需求作为基本理论,分析了苏联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出正是因为共同的自我肯定需求导致了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初期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后期不同层面上的认知膜差异带来的自我肯定需求矛盾,造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乃至整个苏联模式的失败。本文证明了构建共同的认知主体的重要性,以及满足各个认知主体的自我肯定需求对于国家经济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全面系统地再现了6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制度变迁,内容充实,资料丰富,立论科学,是一部颇具权威的优秀著作。
20世纪80年代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的兴起,使人们对这场“方法论之争”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归纳法或演绎法都不是经济学中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争论的双方当时都还没有找到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A Dynamic Input-Output Model of the Korean Economy。
本文运用“自我肯定需求”和“认知膜”等新概念,对冷战时期美苏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分析福利制度对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我们认为美国的福利制度优于苏联,这也是冷战最后由美国获得胜利的原因之一。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财富流动的重要一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建立全民性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和重要意义。
明清时期江南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紧密相关。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民众的生活形态与文化风尚,各地多有不同。在嘉定地区,地方民生与产业经济则以棉业为主,但作为全国性的特色产品,却以竹制品为最。自明代中叶以降,嘉定成为全国竹刻最重要的中心,竹刻名家辈出。由于宫廷推重与文人好尚的双重影响,使嘉定竹刻业达到鼎盛。在乾隆朝以后,竹刻的“精英化”因素开始退化,大多趋向民间日用,商业化明显,虽销量甚广而雅作...
俄罗斯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深化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应用技术领域和高等院校,推行一套国际科技合作的国家政策和机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俄罗斯政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目的:在保持传统优势技术领域(如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现有态势的基础上,把重心转移到对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化应用的支持,以使俄罗斯摆脱对管理传统的过度依赖,向创新经济转轨,建立多元化传统发展模式。
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辩证关系经济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就学科特点来讲,属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也是历史学与经济学的综合学科。经济史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学界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熊彼特曾经指出: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史、经济理论和经济统计是必不可少的三门专业知识,其中经济史最为重要。如果要他重新开始经济学研究,而又必须在这三门学科中选择一种,那么他就选择经济史。他进一步...
本文从财富涌现和流转的角度分析了16世纪明朝的发展状况,指出明朝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并崩溃的原因。以现代的眼光看,正确的模式应该是在农业、工商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来扩大优势,然后开拓海外市场赚取财富,并通过金融手段来透支未来的财富,从而实现社会转型。然而,明朝却错失了机会,最终在其人民的自我肯定需求得不到适当满足的状况下走向灭亡。
The present paper analyses Luigi Einaudi’s role as opinion maker in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en he was the leading columnist on economic issues at the Corriere della Sera. It ...
在世界经济史上,许多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通常会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即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社会动荡不安。墨西哥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拉美国家中具有典型性。然而,东亚的一些国家却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现代政府等,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富裕国家之列。当前,中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该以拉美特别是墨西哥为镜鉴,合理吸收东亚日本等国家的优秀经验,未雨绸缪,避免掉入“中...
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1930-),出生于美国犹太人家庭,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1972)、《文化与实践理由》(1972)以及《历...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1886-1964)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当法西斯主义兴起时,他离开了出生的匈牙利,成为英国公民。在其学术生涯中,曾先后在牛津大学的本宁顿学院和伦敦大学教书。著有《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大转型》和《达荷美和奴隶贸易》(与A.罗特施泰因合作)等作品。
一个国家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国的财富涌现能否满足人民的自我肯定需求。从公元前8世纪建城到公元2世纪,古罗马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崛起从而称霸欧、亚、非大陆,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迅速瓦解衰败。本文通过分析古罗马人口和疆域变化,从财富涌现和流转的角度探索其兴衰的原因。古罗马的兴盛缘于侵略扩张与自主创新如土地分配和道路发展的共同作用,在600余年间实现人口增加600余倍和国土增加6000余倍的剧...
亚当.斯密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成之初,首次提出了系统描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理论。斯密的经济理论,是对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主流学术"、尤其是自然法哲学(欧洲大陆)和道德哲学(苏格兰)的继承和发展,但却被学术界长期忽略。本文试图在西方"主流学术传统"中,梳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即"苏亚雷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卡迈克尔—哈奇逊—斯密"之间的继承关系。它不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