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学术指南 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3.106 秒)
震源过程的地质和实验研究表明,化石地震破裂产物具有实际多样性,从碎裂到摩擦熔融是递进发生的。至少区分出三种地震断层产物和两种震源破裂方式:典型快速地震断层形成的假玄武玻璃;或许与弱震有关的无组构超碎裂岩或熔结角砾岩,以及强烈原地震动成因的网脉状微角砾岩。因此存在沿断层瞬间快速位移和无主断层位移的震动两种震源破裂方式,从中有可解读化石地震的震源参数。利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多功能伺服摩擦磨损实验机",及...
在对大别山典型岩体及其与围岩变形变质关系的地质观察测量和大比例填图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Ar/Ar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和Sr,Nd同位系组成测量;研究了中生代侵入岩岩浆成因,侵位的物化条件,冷凝和剥露厉史,垂向成分演变,壳幔物质贡献及深部动力学背景;探讨了大别杂岩和部分榴辉岩的成分特征,原岩性质及岩浆成分类型。取得的主要成果是;1大别山中生代碰撞后的钾质岩浆岩包括板片裂解型,岩浆底垫型和穹...
采用构造研究和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卢镇关杂岩的组成、形成背景、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卢镇关杂岩主要由变质基性岩、花岗片麻岩和被它们侵入的变质沉积岩组成。在变质基性岩和花岗片麻岩中分别获得725Ma和74Ma的U-Pb锆石年龄,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由古老的陆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其Pb同位素与南大别超高压变质...
对华南地块晚元古代和显生宙早古生代以来一些关键地层进行了古地磁研究,建立了华南地块新元古代至泥盆纪和晚二叠世至白垩纪新的视极移曲线。晚元古代陡山坨组的古地磁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扬子地块南坨(期)组冰积岩与澳大利亚、印度地块均形成于赤道附近地区。对全球6亿多年前存在一次覆盖赤道的冰期,既"雪球地球"提供佐证。从华南地块晚元古代、中寒武世、志留纪的古地磁极构成的新视极移曲线,与澳大利亚新近发表的视极移曲线...
确定东秦岭豫陕交界存在两条高压变质带。一条由高压麻粒岩相等岩石组成,呈透镜体状断续残存在秦岭造山带核部的秦岭杂岩中;另一条是榴辉岩带,呈透镜体沿朱夏断裂分布,它们均经历至少三期变质演化,显示顺时针型Pt轨迹。综合区域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前者形成于1000Ma±与元古宙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事件一致,是中国华北和扬子古陆块在晋宁期碰撞造山的可靠证据;后者峰期变质时代为400Ma,应与加里东期...
本项目选择商丹断裂北侧的东秦岭—大别山及其山缘和山间盆地,研究了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同碰撞造山阶段、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造山阶段及晚侏罗世至老第三纪后造山阶段盆山演化细节过程与盆山几何配置关系;划分了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盆地中各级层序单元,并探讨了它们受多幕构造活动、气候等因素的控制关系;根据合肥盆地沉积岩序列中岩屑(或砾石)的规律性分布和变化示踪物源区的北大别和北淮阳逆冲带中不同断片的逆冲隆升、剥露...
通过沉积岩石学、岩相、古生物、古地磁、岩石化学、构造地质学等手段的综合研究,澄清了溪口组的沉积环境及其大地构造含义,建立了闽西南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序列,并将这一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发生在南侧的华南和南海地块的碰撞作用相联系,指出东南沿海的早中生代造山运动是一个连续缓慢的过程,它导致了S型花岗岩以及盆地内逆冲推覆作用的发育,造山作用中的应力松弛带造成了T3W和J3C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对南海...
我们在南秦岭地区发现了含二辉石的麻粒岩,这在南阳盆地以西的秦岭造山带中尚属首次,麻粒岩的变质条件t=720-770℃,P=0.6GPa。研究表明,该区的变质岩石至少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开成以佛坪 为中心向外依次发现从高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至低绿片岩相的似递增变质带,其中低角闪岩相及以下变质相带岩石的地热梯度为17-20℃/km。而高角闪岩相岩石为25-38℃/Km,两类P/T类型可能是先...
大陆岩石圈构造块体地球化学边界的形成机制与动力学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北秦岭地球化学边界(洛南-栾川-方城断裂)是研究这一问题的良好天然实验室。不仅是造山带构造、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前沿;也是地球化学与大地构造学有机结合解决造山带构造与地球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探索。本研究以北秦岭及华北南缘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为主线,采用地球化学和大地构造学有效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确定北秦岭地球化学边界的结...
本项目以现代碰撞拼贴造山作用理论为指导,对西昆仑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变形期次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中小尺度构造地质学解剖,确定运动学标志,分析构造极性及物质运动方向,探索可能的增生楔前锋,制约增生型大陆造山带中隐蔽缝合带的位置,建立研究区与俯冲、碰撞相关的构造演化模型,探索中生代欧亚大陆侧向增长的动力学特征。 英文摘要: Guided by the modern theory of collis...
专著信息 书名 我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许忠淮,汪素云,俞言祥,高阿甲 第一作者单位 出版社 地球与空间科学观测…地震出版社 出版地 出版日期 1995年 月 日 标准书号 介质类型 页数 1995,312-318 字数 开本 相关项目 我国油汽田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专著信息 书名 1.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徐树桐,刘贻灿,江来利,吴维平,陈冠宝 第一作者单位 出版社 前期项目的延续 出版地 出版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书号 介质类型 页数 字数 开本 相关项目 大别碰撞造山带的缝合带及其构造演化
专著信息 书名 吉林古陆边缘构造动力及复合成矿系统研究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孙忠实,邓军,冯亚民,卓长城 第一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148页, 27万字, 发行量100册 出版地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 月 日 标准书号 ISBN7-5601-3015-1 介质类型 纸质 页数 1-148页 字数 27万...
期刊信息 篇名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构造抬升时间序列的裂变径迹证据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万京林,李齐,陈文寄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刊物名称 地震地质 页面 1997,19(1):87-90 出版日期 1997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用MDD模式定量研究红河断裂带运动的时空转换规律
期刊信息 篇名 北大港油田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许忠淮,吴宣,齐胜福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石油勘探与开发 页面 1996,23(6),78-84 出版日期 1996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我国油汽田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