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文献学 >>> 文献类型学 文献计量学 文献检索学 图书史 版本学 校勘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会议中心 文献学相关记录135条 . 查询时间(0.676 秒)
2022年6月12日周日下午3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养新”讲坛第三场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先生应邀莅临,做了题为“王氏父子与《经义述闻》著作权公案再鞫”的讲演。讲演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方向东教授主持。
2022年6月15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2022年度理事会(二届二次)以视频+通讯会议形式召开。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出席会议并致辞。协会二届理事会理事、监事和嘉宾代表,共计14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主持会议。
以金元文献为中心,通过多种实例,分享文献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魏崇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元代文学学会(筹)秘书长、常务理事,《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集刊主编。曾参与《全元文》《全元诗》等总集的整理工作,主编《元代古籍集成》之“子部艺术类”丛书,出版《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柳贯集》、《欧阳玄集》等多部金元别集整理本,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涉及辽金元文献、文学及思想史等研究领域。
2022年6月8日19:00,苏州大学文学院与唐文治书院联合举办的“夏季学术周”暨仲联学术讲坛第三场讲座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准时开讲。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唐文治书院院长曹炜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宋清华女士、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王建军教授等参加了活动。曹炜院长致辞感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前来为苏州大学学生讲授他的研究所得,并主持了这场讲座。
2022年5月30日晚7点,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李俊标教授应邀做客第34期“赭麓诗学讲坛”,作了题为“和刻本于宋人文集之价值——兼论文献校勘方式之新与旧”的线上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主持,学校古代文学专业及兄弟高校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报告。
班固在刘歆的基础上构建了从河图、洛书到八卦、《洪范》九畴,再到《周易》《春秋》的天人学体系,将战国以来具有浓厚数术色彩的天人学传统纳入其经学阐释体系之中,而《汉书·五行志》正是这一学术理念的产物和具体呈现。通过“经曰”“传曰”“说曰”的体例设计以及对《洪范五行传》文本的剪裁,班固将后者从一篇相对独立的“外传”改造为形式上完全依附于经文的“内传”。
校勘与注释是古代文献学古籍整理的两种方式,在古典文献学的范围内二者的界线是清楚的。但是将校勘、注释引入比较文学的文学关系研究,就会发现讹误并不一定是需要校勘,有时可能需要注释。因为讹误有可能是变异的一个部分,一旦校勘,就会切断流变,这就与还原文学关系的目的完全冲突。这是古典文献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任务不同造成的,由此来看有必要建立比较文学文献学。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现代文学存在纷繁复杂的版本状况,有待专门的校勘。相关理论由古典文学文献学所生发,也结合了现代文学的校勘实践。本讲座的校勘案例主要围绕穆旦诗歌展开,在呈现个人写作的复杂性的同时,也旨在揭示作品校勘并非一般层面的、技术性的工作,而完全可能容纳更广泛的内涵,能带动文本整理的精确化,促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更新。
2022年5月8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场师生线上交流会。文学院党委余琼书记、古文献专业刘立志、井超、高中正、刘国宣、刘仁、侯婕老师出席,袁强、陈志伟、林梦真、张潇尹、相可可、徐瑞康作为特约学生代表参加,对古文献专业感兴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参与本次交流会。会议由颜庭婷同学主持。
敦煌写本S.212残卷,前一部分抄写禅籍,后一部分抄写三阶教内容。三阶教的内容因自署“信行口集真如实观”,并且有佛陀生灭年代的干支纪年,以及自佛灭之年起,“至今庚寅年,以(已)经二百七十三年”的说法,因而很早就受到关注。以往学者对这里的积年和干支不能匹配的情况,一直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至于《信行口集真如实观》是否应该视作信行早年的作品,也有不同意见。
2022年4月13日,“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十周年研讨会”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大学教授、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陈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金以林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家图书馆、全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等41家单位的6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主持会议。
2022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合作推动会在京召开,ChinaXiv平台与50多家科研机构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2022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对2017年立项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组织了考核验收。由南京大学文学院程章灿教授领衔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创新团队,顺利通过验收,鉴定结果为“优秀”。“中国古典文献学”创新团队自立项以来,依托优势学科、整合人才队伍、聚焦学术热点,科研成果显著。团队成员共获批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45部,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95篇;获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教育部等各级...
2022年3月12日,武汉大学副校长吴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332)开题报告会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
2022年1月7日,国家图书馆召开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历时8年之久的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正式结项。这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图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取得重大成果。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介绍“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基本情况及重要意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会议。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