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种质资源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学术机构 作物种质资源学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0.318 秒)
菏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菏泽市分院牌子。主要职责是,开展现代化农业研究和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农业新品种培育和栽培管理技术创新;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利用;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引进、熟化、集成、示范和转化等。下设12个科所和1个试验示范开发服务中心,共有编制114名。现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20人,承担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平台...
江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于2022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内首个实现自动化存取的现代化种质资源库。种质存储冷库包括长期库(温度-18℃、湿度≤45%)、中期库(温度-4℃、湿度≤45%)、短期库(温度4℃、湿度≤45%)、可调库(温度-4~8℃、湿度≤45%)和亲本库(温度8℃、湿度≤45%)。江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可保存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大麦、食用豆、油菜、高粱、谷子、花生、芝麻等农作物种...
2022年9月1日,蔬菜所瓜类研究二室在国际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 X(中科院一区TOP,IF = 6.443)发表题目为“Assessment of the ‘taro-like’ aroma of pumpkin fruit (Cucurbita moschata D.) via E-nose, GC–MS and GC-O analysis”的研究论文(文章链接https:/...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根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经内江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中药创新团队。现有科技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1人,林业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研究员3人,工程师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专业技术人才5人。承担省级科技项目8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专利授权5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其前身为农业部首批建立的9个农业应用基础研究中心之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2017年更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建有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植物品种测试(南京)分中心、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苏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12月,主要从事蕉类及特色水果、山地作物、特色水生作物、中草药等具有区域优势、特色或珍稀的作物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并以组培技术为基础的生物技术育种、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等工作。现在职人员50人,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27人,博士5人,硕士36人。拥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试验站站长1人,广西香...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广西农科院经作所)隶属于广西农业科学院。本所前身隶属属于1935年在柳州成立的广西农事试验场,1957年迁至南宁后成为广西农业科学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系,1971年改为经济作物研究室,1986年升级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目前研究作物包括油料(含花生、芝麻、油葵)、大豆、薯类(含马铃薯、木薯、甘薯、淮山、旱藕、粉葛)、麻类(含苎麻、红麻、黄麻、火麻),以及芋...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的中心,也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基地,是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心紧密围绕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
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共享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等工作,为省属公益一类科研事业单位。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下设管理科室3个,创新团队5个,主要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评价创新团队、种质资源检测创新团队、微生物资源创新团队、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特色作物资源与分子技术创新团队。现有在职职工92人,专业技术高级岗位45人,博士44人。拥有省有突...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依托热区、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主要培养热区现代特色农业、康养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应用型人才。学院坐落在“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占地744亩,其中洗马湖校园约156亩,倚象校园约588亩,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基地8个,校内实训基地3个,校外实训基地62个,校外实训基地面积608亩。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成人函授学生在籍530余...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隶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49年的“察哈尔省立大同农场”,先后多次易名和改变隶属关系,1979年重新划归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并改称现名。是我省在晋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一个农业试验场发展成为了科技队伍雄厚、科研成果丰硕、专业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三农成效显著的省级农作物...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前身始建于1942年,1979年重新划归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成为我国第一个谷子专业研究所,2019年10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与山西农业大学合署改革,谷子研究所成为山西农业大学的直属研究所。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已由一个农业试验场发展成为了具有雄厚科技队伍、丰富科研成果和专业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国家谷子研发中心和省级农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经作所)成立于2004年,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油菜课题组、马铃薯课题组合并成立,是直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公益一类科研事业单位。经作所主要针对薯类作物、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特色优势作物等开展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理栽培、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培养研发团队,建立研发平台,解决生产及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帮助农民增收、企业...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发轫于1918年建立的山东省立棉业试验场,1959年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85年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建成立山东棉花研究中心,2021年更名为经济作物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0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人,博士32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山东省农业...
2008年9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从国家层面组建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中心实行以专业实验室为主,其它研究站为辅的创新体系,力争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中心设置主任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同时依托核心单位设立8个专业实验室,分别为:种质创新与利用实验室、繁育与栽培实验室、技术装备实验室、加工利用实验室、油茶种质创新实验室、南缘地区种质创新及茶油加工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北缘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