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学术机构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177条 . 查询时间(1.955 秒)
湖北省香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位于云梦县沙河乡科研基地,基地现有260亩,自成立以来,以分子育种实验室为平台,结合孝感本地实际,加强科技攻关,在十三五”期间共选育水稻新品种7个,水稻三系不育系1个,小麦新品种1个。其中:(1)联合选育香稻新品种3个:“香两优16”“鄂香2号”“香62S”;糯稻新品种2个:自主选育“红糯优36”,联合选育“红糯优1号”;自主选育优质稻新品种2个:“鄂早19”、“华两...
青岛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创建于2006年,经过多年建设,目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2019年5月,青岛农业大学正式成立草业学院,与动物科技学院合署办公。在学科方向建设上,已形成草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地生态、饲草加工与利用等研究方向。其中,由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牵头的牧草分子育种研究在全国拥有独特优势地位。草地生态研究方向的“飞机场草地生态防鸟击”特色研究是我国首个开辟该方向的学科,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饲草加...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2021/11/4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建于1956年,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从事北方粳稻研究的省级专业所,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沈阳分中心、国家稻谷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全国农业科研“百强所”。主要从事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新品种新组合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
为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利用凉山地区作为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的独特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马铃薯应用理论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2015年10月,西昌学院与四川大学共建校级联合科研平台,即“马铃薯功能基因组及应用联合研究室”( 以下简称联合研究室)。联合研究室的建立旨在利用四川大学在人才、技术、学科点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西昌学院马铃薯科研攻关战略规划,对马铃薯自身代谢功能与抗旱、抗虫、抗病等抗性机理进行理...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该实验室针对该麦区的生产特点,开展小麦生物学、遗传育种学及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33人,科研人员29人,其中博士24人,硕士6人,教授 14人,副教授11人。实验室客座人员 24人,主要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形成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实验室面积3780平方米,仪器设 备总值1590万元,其中单价...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有其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从1913年开始进行大豆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品种资源。在长达80多年的大豆科研历程中,通过系统的大豆科研、技术开发服务、人才培养输送,组织大豆科技协作攻关,一直处于我国东北乃至全国大豆研究开发中心的地位。1990年由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大豆研究重点实验室”。1996年又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同年组建“国家大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适应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流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需要,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粮食局的精心指导下,山西农业大学立足“山西素以‘小杂粮王国’著称,粮食产业特色鲜明”的实际,依托农学院、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和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申报组建“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2018年5月17日决定命名授牌。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全所占地350亩(其中开远300亩,瑞丽50亩),是云南甘蔗产业中心科研单位,国家甘蔗产业主要科研机构,国家农业科研百强所之一。全所任务:根据云南和全国蔗糖生产发展对甘蔗科技的要求,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积极开展相关的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重点解决不同发展时期云南和全国甘蔗生产发展中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为蔗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下属4个课题,现有科研人员22名,正高级职称10名,副高级职称10名,农艺师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5人;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辽宁省“先进工作者”1人,辽宁省优秀科技人才1人;铁岭市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1人、“千人层次”人选6人、“万人层次”人选3人;是一支既有多年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铁岭市农科所大豆研究室,是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辽宁铁岭分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铁岭大豆综合试验站、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于1972年成立水稻课题组开始进行水稻育种方面研究,2015年成立水稻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铁岭综合试验站、辽宁省水稻产业体系创新团队、辽宁省水稻育种攻关等国家、省级、市级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9项、市级34项;一直承担着全国北方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试验及辽宁省水稻中熟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育成铁粳1号、铁粳...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等工作。花生研究所目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中级1人;硕士研究生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1人;铁岭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具有较强的科研、协作能力和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为花生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新品种示范与推广奠定了坚实...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杂粮研究所成立于建院初期,主要从事高粱、谷子等杂粮育种、推广、生产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现从事杂粮研究的科技人员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1名,硕士1名。
“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前身为“浙南水稻选育种试验基地”,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浙南水稻选育种试验基地”于1996年8月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联合批准立项并列入浙江省重点试验基地建设计划,1998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2007年,在“浙南水稻选育种试验基地”的基础上计划筹建“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同年12月通过专家论证,2...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是安阳市政府直属的一家综合性农业机构,其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安阳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8年12月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为安阳市农业科学院,2011年6月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批准设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安阳分院。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为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优势突出、科研条件基本完善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中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