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层学与地史学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人物 地层学与地史学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2.204 秒)
马福军,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科研兴趣和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刘建,男,1965年2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油藏描述与成藏规律。已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参与主持国家“429专项”中的子课题1项、国家“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 专项的子课题2项、横向合作项目多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在《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天然气工业》、《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
杨爱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主要研究兴趣:震旦系地层学与古地理学;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和古地理学;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系统分类、生物分带、演化及灭绝事件。
张元动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87、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94年任副研究员,1998年12月起任研究员,2001年起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访问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挪威、阿根廷等国,与多国学者有密切的合作研究。1996-1997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2000-2002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应用地球科学...
张允白,199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0年7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从事早古生代头足类(鹦鹉螺)及地层学研究。2004年起任研究员。曾共同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85-101子专题“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作为参加者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南中奥陶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宏演化”(张元动主持)、973...
朱学剑,男,1976年12月生于安徽桐城;博士,研究员。1999年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本科毕业,2002和2005年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2005.06~12,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01应聘为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助理研究员,2009.01为副研究员,2017.3为研究员。主要从事寒武纪三叶虫及地层研究。先后参加第七、九、十和十三届国际寒武系再划分野外...
祝幼华,研究员,研究领域:中、新生代海相微体藻类(钙质超微和沟鞭藻)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海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主任、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寒武-前寒武纪转换时期生物与环境演化及澄江动物群,早古生代地层、笔石及其相关领域。
陈旭,男,浙江湖州人,1936年9月生于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调查及找矿系,即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1981年至1983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质系作访问学者。从1987年开始曾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主席。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戎嘉余,浙江鄞县人,1941年生于上海。1962年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学专业、1966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生毕业。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长期从事早-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的系统分类、群落生态和生物地理及相关地质时期地层学与古地理学研究;主要研究晚奥陶世(赫南特贝动物群和叶月贝动物群)、志留纪(华夏正形贝动物群、始石燕类动物群、五房贝类动物群、小莱采贝动物...
彭向东,吉林大学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84年起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任教。1997年获博士学位(古生物学与地层学)。2004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