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人物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相关记录166条 . 查询时间(3.329 秒)
朱东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研究生招收:环境有机污染过程与界面化学、土壤有机污染控制与化学修复、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及应用、生物质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欢迎环境科学、化学及其它交叉领域(例如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仪器分析)学生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
龙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毒害污染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
王东波,1978年出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获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固废资源化、环境材料、生态规划。发表期刊论文10篇,参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级科技攻关课题一项,主持广西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一项,生态乡镇规划项目2项,参与横向课题多项。
宋策,男,辽宁辽阳,1971年4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1、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2、环境影响评价.
杨如意,男,1979年2月生,安徽怀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重金属污染及生态修复、植物之间的正相互作用(互惠)、菌根及其生态功能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项。近5年来,在《Applied Soil Ecology》、《PLoSone》、《Botanical Studies》、《Allelopathy Journal...
王宏镔,1974年10月生,云南鹤庆人,博士,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999年7月到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从广东和广西12个砷污染区发现并证实了4种砷超富集植物,占目前全世界所发现砷超富集植物的1/3。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9篇被SCI收录,参编教材和专著2部。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担任4个SCI杂志的审稿...
潘学军,1970 年 2 月生,山东平邑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云南省首届百名海外引进人才。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水环境污染防治创新团队首席教授。 2006 年 5 月从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回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06 年入选云南省政府高层次引进人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联系作者 40 余篇,30 篇...
赵洪涛,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城市面源污染产生机理及其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生态型排水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流域面源控制与管理。中国发明专利:[15] 赵洪涛, 李叙勇, 尹澄清. 一种地表街尘及其负载的重金属降雨冲刷污染潜势的估算方法. 专利申请号: 20120419309.5.[16] 王为东, 尹澄清, 赵洪涛, 李静. 一种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专利号:...
王铁宇,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毒理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风险及环境管理对策的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负责课题20余项,围绕本领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受邀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龙涛,副研究员,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78年出生。现从事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评估、修复技术和管理的研究。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3年获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06-2010年先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塔夫茨大学担任助研博士后,主要从事地下水中微生物的传递研究,以及纳米铁用于地下水修...
张胜田,副研究员,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项,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863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环保公益项目、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防治专项各一项。获得2010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排名第4)。
张付申,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固体废弃物与纳米材料研究组组长。1998年经日本驻华大使馆选考,获文部省奖学金资助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包括固体废弃物中有价资源的回收、固体废弃物合成功能材料、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新理论与新技术、废弃...
刘景富,1986年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和2002年先后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采样、分离富集和测定方法,以及持久性...
李进军,曾经参与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主持两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孔石墨上挥发性有机物的吸脱附行为、机理与电焦耳再生;导电性催化剂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电热催化氧化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8项。研究方向:多孔环境材料的开发及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99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在区域污染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分析检测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中取得一些创新性成果。在Chemosphere等SCI期刊中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包括典型生态系统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空间规律与源解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中“国家优先控制POPs识别技术与名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