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公路运输 >>> 车辆工程 公路标志、信号、监控工程 公路运输管理 公路运输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人物 公路运输相关记录155条 . 查询时间(2.998 秒)
孙凌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08-2009在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校区“智能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她的主要研究领域:轻量化设计,复合与智能材料,被动安全与吸能结构,载运工具人机环境,多物理场耦合,多尺度建模,优化设计。她的获得的主要荣誉:1. 2008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孙凌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08-2009在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校区“智能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她的主要研究领域:轻量化设计,复合与智能材料,被动安全与吸能结构,载运工具人机环境,多物理场耦合,多尺度建模,优化设计。她的获得的主要荣誉:1. 2008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康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副教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汽车车身气动外形设计及气动性能研究,车内复杂流体流动及传热问题研究,液压传动问题研究,流体润滑研究,气动噪声问题研究,流固耦合问题研究,多相流问题研究。
纪常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机液混合动力技术;均质预混和压燃发动机技术;混合燃料内燃机技术;内燃机余热利用及燃料催化重整技术;内燃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发表主要论文多篇。
范伯元,天津市人,1945年9月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工作过程及其性能优化;汽车与内燃机测试技术;汽车与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内燃机污染控制、燃烧与节能技术;环境能源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
周天佑:1943年出生,成绩优异高工。1966年7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曾任全国专用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汽车制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汽车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汽车检验与汽车安全性能、专用汽车技术发展、汽车列车选型与设计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汽车检测技术、专用汽车和汽车列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汽车工程研究方面的专家。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奖,主要有:国家计量技术...
朴钟铉:1938出生,成绩优异高工。1961年7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曾任汽车研究室、汽车一室、环境工程研究设计室主任、兼任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汽车运输学会理事等职。是汽车工程和公路环境研究方面的专家。曾从事汽车保养制度、汽车基础件整形工艺及装备、汽车技术故障规律、汽车合理使用寿命、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完成多项国道主干线、省(市、区)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环境影响...
张祖荫:1927年3月8日出生,研究员。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公路路线、路面材料及公路交通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是公路工程研究设计方面的专家。1962年起,从事公路路线(又称公路几何设计)方面的研究。1972年起,从事高速公路发展的交通因素、特征、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交通事故率、交通安全的公路工程措施、路面发展方向和材料以及混合交通车道公路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的研究,为公路交通发展做...
李嘉谷:1923年1月31日出生,研究员。1940年7月毕业于苏州工业学校。多年来从事汽车运输机务和节能工作,是汽车运输和能源利用研究方面的专家。60年代主持汽车代用燃料煤气发生炉的试验研究及解放牌汽车排气制动器的试验研究。80年代起,主持解放牌老型在用车的技术改造,提高了车辆动力性和运量,并节约了燃油,经国家经委推广,全国汽运系统广为采用;主持汽油车节油驾驶操作的试验研究,由交通部组织全国推广采...
杜爱民,男,1971年1月出生,汉族,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混合动力汽车,汽车替代能源。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1项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863”子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以及数项基金和企业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十多篇,EI检索6篇,专著1本。
陈辛波,男,汉族,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空间机构研究与应用、机械创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汽车底盘及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主要学术成就:提出了基于半联轴器空间机构概念的低副等速联轴器新理论,并具体导出了各种半联轴器空间机构曲柄条件的解析表达式等。
吴宪,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汽车总体布置与汽车底盘结构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863燃料电池轿车整车项目,负责整车总体布置、动力平台的结构设计、零部件改进与样车试制工作,负责设计并试制了超越系列燃料电池汽车。
何勇灵,博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域:发动机节能、低排放燃烧和匹配技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动力技术。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贰等奖等多项奖励。
周青,现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汽车耐撞性,结构及材料失效,车身制造,车身轻量化,乘员和行人碰撞保护,生物力学。发表论文有《Use High-Efficiency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to Arrest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Tall Building》等。
周志立,1957年生,工学博士学位,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一直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车辆性能的计算机仿真、车辆CAD/CAM。主持或参加完成科研项目多项。获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2004年获“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