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建设工程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人物 油气田建设工程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2.49 秒)
汤明,男,1985年7月生于四川简阳,副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2011年、2016年分别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油气井工程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环空流动)井壁稳定、井控、欠平衡和钻完井新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累积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获2015年Eni Award提名奖,担任Journal of CO2 U...
石祥超,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CNPC欠平衡钻井研究室研究人员,致力于深井提速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气体与欠平衡钻井方面的研究工作。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员,目前为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ARC...
杨子浩,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导,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2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9-2010年于英国赫瑞瓦特进行学习交流访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提高采收率技术、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胶体界面化学、油田化学、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1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基金2项,参与完成或正在参与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彭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市温室气体封存和石油开采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碳捕获与封存(CCS/TC265)量化与核查工作组组长,碳领导人论坛(CSLF)风险评估专家、世行CCS咨询专家,亚行CCS咨询专家。自1991年至今一直从事石油化工、油气田化学与工程,提高采收率以及碳捕获与封存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领域包括油气田化学与工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石油石化污染物控...
程立,副教授,主要从事封堵用凝胶体系、“冻胶阀”新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评价以及胶体与界面化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油田化学,无伤害封堵/暂堵体系研究。研究成果有Gemini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粘弹性,吡咯烷型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及表面性质等。
王利华,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岩石力学、井壁稳定性与完井防砂。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出砂预测及完井防砂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完成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公开发表科技论文7篇,其中被SCI检索1篇、EI检索1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10项。
付绍斌,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他主要从事油田的注采系统腐蚀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油田注入水水质改性技术以及产出污水中污泥的再生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由其主持并获得重大突破的《中原油田注采系统腐蚀综合治理系统工程》获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改性技术》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97年度(部级)科研进步一等奖。《新疆油田采出水离子调整漩流反应法处理技术》2004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王尤富,男,1960年9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硕导。主要从事渗流物理模拟、提高石油采收率、注水采油损害及保护、煤层气评价、低渗透油气开采与开发、油井堵水、防砂、酸化等方面的研究,主讲课程5门。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EI检索论文3篇,编著教材一部。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局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获中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
王雷,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非常规油气藏采油气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期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973、863等国家项目6项,总公司项目6项(2项负责、2项首席),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次,授权专利20项,在石油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5篇,参编石油工程技术专著2部。
范翔宇,四川南部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专家、四川省国土资源专家。长期从事油气井工程测井与录井、油气井工程力学(岩石力学) 、 油气井工程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倡导并建立起了“钻井地质环境描述和灾害预防”学术方向。每年承担本科生课程1门...
陈红军,男,1974年2月生,200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油气藏压裂酸化增产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低渗油藏整体压裂改造理论与应用技术、碳酸盐岩油藏酸化压裂理论与应用技术方面有创新。
王小红,女,1972年2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部计划访问学者(University of Leicester)、国家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四川大学);“油井管力学和环境行为”省科技研究创新团队和“井筒完整性及安全”省高校创新团队主研人员;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石油学会会员、热处理工程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家国际学术期刊、国内学术期刊论文评审专...
王霞,1966.5,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SPE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四川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
徐思煌,男,1964年生,江西万年县人。理学博士,教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名师。
陈红汉,男,汉族,安徽怀宁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煤及油气地质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英国Aberdeen大学做Research Fellow;2006年获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007年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2007~2012年入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