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人物 岩石学相关记录160条 . 查询时间(2.918 秒)
高军平,1985年7月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到兰州大学地质系工作至今。现为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副教授,除从事岩石学、矿床学教学工作外,主要从事岩石学、矿床学及低温年代学研究。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工作。所在研究所:地矿所.主要研究方向:矿床学、岩石学及低温年代学。研究生招生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牛耀龄,男,1959年生,博士,兰州大学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导,1982年兰州大学获地质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美国阿拉巴马(Alabama)大学获经济地质学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夏威夷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理学博士学位。1982-1985年在兰州大学地质系任助教,1993-2000年任澳大利亚Queensland大学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经济地质学讲师/高级讲师(终身教职),2001-2...
王金荣,男,汉族,福建省莆田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或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矿产与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兼任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甘肃地质》编委、甘肃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兰州大学知识分子...
陈晓祥,男,1979年8月生,江苏淮安人,博士,副教授。分别于2001年7月和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巷道围岩控制与岩土特殊施工技术,并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企业委托科研课题近20项;获山东...
张盛 男,1976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山西朔州人。2000 年7月毕业于焦作工学院获采矿工程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焦作工学院获采矿工程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矿山安全开采、复杂困难条件下矿井巷道支护,岩石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讲《岩体工程力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采矿专业的主要课程。
陆庭侃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矿建专业。1991年获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采矿工程硕士学位,2000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采矿工程博士学位,同年获悉尼技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信息技术硕士学位。 陆...
尤明庆教授,男,汉族,江苏兴化人,1964 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4年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系获硕士学位,到焦作工学院任教,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室兰工业大学访问研究。现任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2000年获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杨晓松 ,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温高压实验岩石物理学、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深部构造地质学方面。目前的研究包括: 地震断裂带物质组成及岩石物理性质;部分熔融在造山带地壳物质调整中的作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的形成时代和过程; 流体对地球物理测深结果的影响及青藏高原壳内低速-高导层的...
邵建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有岩土及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细观、宏观分析及均匀化理论,复杂孔隙介质在饱和、非饱和状态下的水-力-热-化学侵蚀耦合,结构非线性分析基本理论及数值模拟,石油工程中的岩土力学问题,环境岩土力学,放射性核废料地下储存。
王思敬,院士, 1934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研究方向是工程地质、岩石力学、环境工程地质学。
朱珍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岩石力学本构关系及计算方法研究;水岩耦合宏细观损伤破坏机理耗散分析;岩质高陡边坡反馈设计与加固理论研究;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研究。
苏文,女,研究员,现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矿物学、显微构造。
刘红涛, 男, 1962年12月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从事成因岩石学、区域成矿、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等科研工作.工作地区主要为新疆北部、大兴安岭南段、东秦岭、冀北及北非地区(苏丹), 也在山东、吉林、安徽、云南、山西、广西、江西、黑龙江等地做过一些相关地质矿产研究,熟悉矿业项目运作与矿产勘查技术应用.研究领域:成因岩石学、矿产...
姜能,男,汉族,研究员,岩石学专业。2011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侧重于通过花岗岩、麻粒岩包体和麻粒岩地体三者相结合探讨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
刘晓春,1962年生,辽宁昌图县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年来致力于大别山高压蓝片岩杂岩和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杂岩的研究,特别是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方面做了深入工作,获得一些新的发现,并得出若干新的认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