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热学 >>> 热力学 热物性学 传热学 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人物 热学相关记录205条 . 查询时间(3.101 秒)
关云山,男,汗,1970年8月出生,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主要从事盐湖化工及盐田强化蒸发的热动力学研究,包括结晶动力学、复杂盐湖卤水的相平衡(液固平衡、气液平衡)及模拟计算。1992年8月~1996年5月在青海明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究所工作,主要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1996年6月调入青海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系工作;2004年9月~2005年7月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进修,获得硕士学位结业证书;2011...
陶钢,男,196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专业,1991年获华东工程学院弹道学工学硕士,2000年获俄罗斯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气体、流体和等离子体力学博士学位(PHD),2003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现在806教研室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任教研室主任。
莫景文,副研究员,2016年9月-2016年12月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后,2012年9月-2016年8月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2010年9月-2012年8月 犹他州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2006年9月-2010年6月 中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
许辉,男,2009年6月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副教授。讲授本科《传热学》、《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及研究生《高等传热学》等课程,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EI检索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曾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
鲁晓刚,男,1970年5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导,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计算热力学,相变动力学模拟,多尺度集成计算,金属材料设计。 1992年起师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金展鹏院士,1995年获中南大学硕士学位。之后在金展鹏院士课题组从事热力学计算及材料设计的研究工作,直接参与了课题组与美国GE公司镍基高温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合作开发,以及国家863项目支持的氧化物热力学数...
李麟( Li Lin ),男,1946年8月生,江苏省泰卅市人。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冶金系金属物理专业,1982年12月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系热处理专业,1992年7月博士毕业于天主教鲁汶大学冶金及材料系物理冶金专业。1992年7月在天主教鲁汶大学获材料科学博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学习和合作研究。曾任山东省济阳县化肥...
李谦,博导,教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Mater Chem A、Corros Sci和Scripta Mater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10篇,H指数21;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担任国际会议主席5次,作国际会议邀请报告7次。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第七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同时获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
鲁晓刚,1992 中南(工业)大学 学士,1995 中南(工业)大学 硕士,2005 瑞典皇家工学院 博士,2005 瑞典Thermo-Calc公司 研究员2011 上海大学 教授 东方学者,研究方向: 计算热力学(CALPHAD),发展CALPHAD理论、模型及算法。
李卫东,男,汉族,1957年12月生,陕西米脂人。中共党员,三级教授,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他主要从事基础物理学教学和物理教育教学的研究。曾两次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并被评为2009-2012年度延安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连续多年指导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在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其本人多次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励;主持完成的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复合型物...
刘竹琴,女,陕西佳县人,副教授。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校级教改项目2项,2项成果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后在《大学物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专业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主编出版教材5部,编写教学用讲义多部。主持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延安市科学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完成延安大学科研项目2项。1项成果获延安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宋小勇、男、汉族、1979年5月生、河南漯河人、博士、副教授。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方向:传热传质、先进干燥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
桑苏玲,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非线性物理研究室负责人。主讲的《力学》、《热学》、《大学物理学》等多门课程,其中《力学》为区级精品课程。主要从事电磁诱导透明窗口中共存的四波和六波混频信号频域及空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干涉及能量交换规律的研究工作。在《Physics Review A》、《OPTICS EXPRESS》、《Appl. Phys. B》、《Science Chi...
刘前智,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轴流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航空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与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研究及设计软件研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0篇。
张皓光,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热机气动热力学;旋转机械非定常流测试技术;失速主动和被动控制技术。先后发表多篇代表性的论文。
王掩刚,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叶轮机气动热力学:高性能轴流压气机设计技术、叶栅内流场干扰效应与叶栅流动可视化技术、流动主动控制技、叶轮机械流动数值仿真技术。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30余篇。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吴亚军奖教金(一等),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本科最满意教师称号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