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国际动态 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57条 . 查询时间(1.032 秒)
据Indicator报道,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热质交换研究所使用非真空电弧法合成出由五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高熵碳化物。项目已申请专利(一种生产高熵TiZrNbHfTaC5碳化物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工程物理和热物理》杂志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汤洁研究员课题组,在低温等离子体器件及低温等离子体器件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tmospheric diffuse plasma jet formation from positive-pseudo-streamer and negative pulseless glow discharges”为题发表于Natu...
据《物理评论快报》近日报道,美国莱斯大学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将世界上最冷的等离子体捕获在磁瓶中的方法。这项技术成就有助于推动对清洁能源、太空天气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作为在最极端的环境中和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电子和离子的浓汤,等离子体本质上是很难观察到的。但莱斯大学自然科学系主任汤姆·基利安表示:“要了解太阳风如何与地球相互作用,或如何通过核聚变产生清洁能源,就必须了解等离子体在磁场中的行为。”
Low-temperature plasmas offer promise for applications in medicine, water purification, agriculture, pollutant removal, nanomaterial synthesis and more. Yet making these plasmas by conventional method...
Scientists for the first time have created a particular form of coherent and magnetized plasma jet that could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larger plasma jets that stream from newborn stars and possibly bla...
据俄罗斯科学院消息,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近日启用了新建成的开放式螺旋磁阱装置(SMOLA)。该装置能大大提高开放式磁阱中的等离子体温度,朝受控热核聚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可用于研发近地行星航行的大功率推进器。目前的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核心是托卡马克装置,即封闭式等离子磁阱,但托卡马克建设成本过高(ITER的预算超过150亿欧元),周期过长。其次托卡马克只能使用氚和氘的混合...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has awarded five jurisdictions nearly $20 million each through the Established Program to Stimulate Competitive Research (EPSCoR), which builds research and devel...
Jonathan Ng, a Prince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DOE)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PPPL), has for the first time applied a fluid simulation to the space...
Particle collisions recreating the quark-gluon plasma (QGP) that filled the early universe reveal that droplets of this primordial soup swirl far faster than any other fluid. The new analysis of data ...
一个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德国重离子核科学研究所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利用重离子直线加速器(RILAC),以原子序数20号的钙(48Ca)射束和96号的锔(248Cm)标靶进行热核聚变反应,成功合成了原子序数116号的(钅立)同位素292Lv和293Lv。这一成果为探索原子序数119号之后的新元素迈出了一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日本物理学会杂志》上。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体科学与聚变中心在寻求清洁能源方面取得飞跃性进展,他们的Alcator C-Mod 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第一次将等离子体的压力提高到2个大气压,打破了2005年由该学院创造的1.77个大气压的纪录。Alcator C-Mod内的温度达到超过3500万摄氏度,大约是太阳的中心热度的两倍。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2016年7月6日说,世界最大的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螺旋石7-X”已于今年3月成功完成第一轮实验,目前正在升级改造,预计4年后可实现等离子体脉冲持续时间30分钟的目标。顾名思义,仿星器就是对恒星的模仿,是一种受控核聚变装置。按设计,仿星器通过模仿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等离子态的氢同位素氘和氚约束起来,并加热至1亿摄氏度左右发生核聚变,以获得持续不断的能量。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杂志网站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2月3日开启了迄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变反应设备“螺旋石7-X”。该设备首次制造出氢等离子体,向实现受控核聚变迈出重要一步。
日前,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所(IRFM)科研人员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WEST研制的两类钨铜面向等离子体部件(W/Cu-PFC)试验模块在法方独立开展的高热负荷(HHF)测试中表现优异。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经遴选决定将2015年度杰出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奖(John Dawson Award)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物理与化学科学处原子物理学家Hyun Kyung Chung博士,旨在表彰她在原子物理建模方面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及专业知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