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1.406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月球火山活动时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地质演化 同位素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553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在月球火山活动期限方面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月球返回样品揭示120百万年前岩浆活动(Returned samples indicate volcanism on the Moon 120 million years ago)”为题,于2024年9月6日发表于《科学》(Scien...
地球环境研究所在西藏中部末次冰消期以来冰川变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气候 环境 年代学
2024/8/14
区分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突变事件的全球性和区域性驱动因素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低纬度(如青藏高原地区)山地冰川对短尺度气候事件响应敏感。因此,基于准确定年的冰川演化研究可为上述问题提供可靠的古冰川证据。然而,西藏中部极度缺乏具有精确年代限定的冰碛垄序列研究。这阻碍了我们全面理解该区末次冰消期以来冰川进退与气候突变事件之间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澳大利亚西部沿岸与热带中西太平洋间的年代际联系显著增强(图)
年代际 气候 分析
2024/6/13
澳大利亚西部沿岸频繁遭遇海洋热浪,导致珊瑚白化事件增多,严重影响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同时,热带中西太平洋是连接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指示出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或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的关键区域,其变化对全球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2024年6月1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澳大利亚西部沿岸与热带中西太平洋这两个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增强的年代际联...
中国科学院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取得进展(图)
地层 年代学 演化
2024/5/12
2024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与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以及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究中心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w Late Pleistocene age for the Homo sapiens skeleton from Liuji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识别火山灰沉积路径方面取得进展(图)
沉积 同位素 页岩
2024/8/2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90020、U20B6001、41625009、42002139、4217215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刘全有教授、金之钧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学者,在识别火山灰沉积路径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晚三叠纪与化学风化强度有关的独特的富火山灰湖相页岩沉积:来自锂含量和同位素的证据(Distinctiv...
海洋所揭示副热带南太平洋对El Nino海温异常纬向传播的调制机理(图)
年代际变化 厄尔尼诺
2024/3/18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法明课题组在副热带南太平洋影响厄尔尼诺(El Nino)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副热带南太平洋对El Nino海温异常传播方向年代际变化的调制机理,这对丰富ENSO理论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成果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
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弗拉斯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约3.72亿年前)的F–F生物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的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事件导致了约8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灭绝,然而目前关于灭绝事件的发生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2023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波、郄文昆,副研究员梁昆,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益林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对华南桂林地区两个典型的...
中国科大发现全球气候变冷导致了3.7亿年前的生物灭绝事件(图)
气候 同位素 页岩
2024/6/15
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弗拉斯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约372 Ma)的F-F生物灭绝事件是地球迄今以来的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事件导致了约8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灭绝。2023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益林教授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对华南桂林地区两个典型的晚泥盆世海相碳酸盐剖面(杨堤剖面和垌村剖面)进行了系统的Li-C-...
2023年7月13日,国际著名地学杂志《Geology》在线发表深海所彭晓彤研究团队撰写的论文“Challenger Deep basalts reveal Indian-type Early Cretaceous oceanic crust subducting in the southernmost Mariana Trench”,徐文景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该文利用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
古人类活动的古环境和古生态重建,是探索人类演化和行为适应的重要基础。中国北方的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学术界所关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然而,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气候变率增大的环境背景下,古人类活动的区域环境及技术行为的适应性,尚缺乏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揭示青藏高原古滑坡的发生年代及成因方面取得进展(图)
青藏高原 古滑坡 发生年代
2023/8/11
青藏高原发育了大量的古滑坡,确定这些古滑坡的发生时代对于我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规律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推断各种外部因素(如气候、地震等)对滑坡的影响,为未来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参考。同样,确定古滑坡的发生时代还可用于重建过去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研究,为未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乱石包古滑坡是一个位于高原东南部毛垭坝盆地东部的大型高速远程古滑坡。它处于川藏铁路的设计路线...
印度夏季风对南亚及其周边地区的水文气候具有重要影响。该区域的冰芯、树轮、石笋等古气候档案中稳定同位素记录常被用来重建印度夏季风活动的历史:稳定同位素的相对低值通常反映了较强的印度夏季风,反之亦然。然而,一些研究发现,南亚地区5月至9月(即季风期)降水稳定同位素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印度夏季风强度变化并不一致(通常在7、8月份最强)。因此,除了印度夏季风强度外,还有其他因素对该区域季风...
2023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荣华课题组在ENSO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热带太平洋风场年代际变化对ENSO空间类型多样性的重要调制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limate Dynamics(IF=4.90)上。